今日,網上流傳了一個小孩子在戶外玩無人機卻被“警察”沒收的視頻,引起了很多人關注。視頻中這個孩子別離在玩無人機、航模和紙飛機,都被沒收,最后他只能張開雙臂奔跑,無奈地做一個“追風少年”。這個視頻是來搞笑的,但是反映出了目前全國無人機玩家灰心的心態:以后還能不能玩無人機了?

曾幾何時,無人機圈流行一種穿云的玩法,吸引很多人去嘗試。可是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穿云小王子”就釀成了“追風少年”,戶外飛無人機成為了“偷偷摸摸”的事情,難免讓人感嘆。自從 4 月底成都機場遭遇空飄物侵擾之后,各地迅速出臺了無人機辦理規定,-無人機監管被緊急提上了日程,其中設立禁飛區的規定引起了社會熱議。
禁飛區政策實為“全面禁飛”
四川省是出臺無人機監管政策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無人機監管的重點。近日四川省政府公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辦理規定》(下稱《規定》)在行業內引起了廣泛討論。其中有兩個重點值得注意,一是明確了包孕機場、軍事區域、危險品區域、重要道路、交通樞紐、人口密集場所和政府機構在內的“禁飛區”;二是提到了一個新的概念叫“自飛空域”,其大意就是:在政府劃定的某些特定區域,“低小慢”飛行器可以免申報飛行,但是飛行范圍只有 200 米,飛行高度不得超過周圍最高的建筑物、樹、圍墻等障礙物。

而想在禁飛區與“自飛空域”之間的地區放飛無人機,第十九條也專門規定:開展民用無人機飛行活動,應當依法向飛行管制和民航部門提出飛行空域和飛行計劃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實施。有無人機玩家專門進行申報、體驗這個流程,結果卻大失所望。
按照民航局規定,大于250g的無人機應在民航局相關網站進行實名登記,并在機身粘貼二維碼,這部分還是順利的。而向本地派出所報備時,必需先向民航監管局辦理處進行申請,可是本地辦理處的位置卻不太好找,電話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的狀態。終于在機場找到辦理處后,卻得到的卻是中國民航局相關部門負責人的明確拒絕:無人機的個人娛樂、商業飛行計劃目前都沒有審批渠道,組織或單位申請飛行計劃必需有相關資質。也就是說,目前個人想要合法飛行是完全不成能的。而走完這一趟流程花費了四天時間,對于一般的無人機玩家來說也是難以承擔的。
目前來看個人玩家只能在政府劃定的“自飛區域”內使用無人機,可是《規定》對于“自飛區域”并沒有詳細說明,而警方有權對在戶外放飛無人機的人采取拘留辦法。也就是說在地方政策的重壓之下,無人機實際上已經處于“全面禁飛”的狀態。
禁飛區禁錮了無人機,但不能解決問題
4 月底成都、重慶機場上百架航班因空飄物入侵迫降,上萬旅客滯留,袒露了我國空域辦理存在監管漏洞的問題。而近期各地相繼出臺的辦理規定,都把機場、化工廠、軍事基地、交通樞紐等敏感區域設置為“低小慢”飛行器的禁飛區,不但會嚴格監控,闖入者還將面臨拘留和巨額罰款等處罰。可是這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成都機場這一系列事件袒露的問題其實有兩方面,一是民航空域安適的維護問題,二是日益增多的飛行器辦理問題。這其實是兩個問題,但是矛頭卻統統指向了無人機。就目前的調查來看,成都機場系固定翼航模入侵,重慶機場系巨型風箏入侵,并不是無人機肇事。然而各地政府出臺的“低小慢”飛行器辦理規定,對于無人機的辦理是“嚴上加嚴”,固定翼和自組航模卻有漏洞可鉆。

說到無人機,人們大多會想到消費級一體式無人機,這類由正規廠家生產的無人機一直嚴格執行著國家空域辦理的相關規定。首先無人機廠商會設立電子圍欄,裝有GPS的無人機不成能飛入禁飛區(好比機場、軍事基地);其次警方可以通過機身外不雅觀判斷出生產廠商,廠商可以通過機身序列號查到購買信息,無人機一旦肇事很容易查到肇事者。而大眾不太熟悉的固定翼、自組航模行業,其危害性大且隱蔽。航模玩家在網上購買材料即可組裝一臺固定翼航模,它的飛行范圍完全由把持者決定,飛幾公里遠都沒有問題,哪怕被擊落也很難查到肇事者。成都機場事件正是此類飛行物肇事,,所以一直沒能找到肇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