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來臨
01 票代野蠻生長的年代
改革開放之初,坐飛機對于普通老黎民還是個稀罕事,乘坐飛機出行的人實在太少,提高航班的乘坐人數是當時航空公司的主要目標。除了優惠活動外,還出臺了各種代理鼓勵機制。好比 2002 年擺布機票代理商享受“3+X”%的票代利潤模式。據業內人士回憶,那時各大航空公司為爭奪旅客,競相給予代理企業遠超出官方規定的手續費,“X”的部分最高可達到 17% 以上。除此以外,航空公司還動輒發放動態獎勵、年終大獎等來激勵票代 。
02 是什么導致了3-2-1-0%
趨之若鶩必將帶來泰極生否。網上票代的興起,在為用戶出行提供出行便當的同時,也催生了灰產、黑產的泛濫。無資質票代借機渾水摸魚牟取不法利潤,有資質票代不惜逼上梁山觸動“紅線”,視消費者的利益為魚肉。
各航司非常敏銳的洞察到了票代中的違規現象,馬克思說過,“人們的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解鈴還須系鈴人。于是,在 2014 年的各航司紛紛做同一件事情:降傭、禁廢。
國航自 2015 年 3 月 1 日(銷售日期)起,境內代理人銷售的 BSP / B2B 國際、國內客票不允許作廢,客票的改期、升艙、退票根據客票使用條件管理,這將大大增加機票代理商的退票成本。


03 明日黃花
如今的航司其實早已把“提直降代”列入了重中之重,在這樣的一種訴求下,2016 年 2 月 4 日,國資委“將直銷比例提高至 50% ”、 “代理費要在 2014 年的基礎上下降 50% ”等通知對于航司就如同甘露一般。
其實,對機票行業里面灰產黑產現象,OTA 也深惡痛絕。例如 2016 年“九航企封殺去哪兒”、“李淼投訴假機票”兩個事件,違規操作對企業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攜程在 2016 年發布了一份《關于航班銷售重要通知》,頒布頒發暫停供應商(即機票代理商)銷售 2016 年 9 月 1 日之后的指定航空公司的國內客票,這些航空公司包孕了中國四大航。隨后,大量代理人已經開始退出機票銷售市場。

04 前返→暗扣→傭金→后返→……
至此,航空公司重新控制銷售渠道,機票代理已走向沒落。
從 2002 年開始票代的黃金時期漸漸成為過去。之前拿著“暗扣”就很滋潤的票代們,被航司嚴格管控,如今只能靠越來越少的傭金維持。本年,原來以為“后返”也是一個出路的票代們,又遭受重創,不得不主動探索新的出路了。

為何航司網站爬蟲逐年呈現上升趨勢
遭遇了幾次的重創,傳統票代行業必將逐漸冷卻。但是對于曾經和機票打交道的人們,長期打造的戰場就放棄的如此甘表情愿嗎?
繼續深挖傭金的方式獲取利益已然行欠亨了,那么還有哪些環節是有機可乘的呢?
01 劇增的棄程現象
某報在采訪國航客運營銷部發現了如下現象:
國航座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指著電腦屏幕,一張由北京飛往哈爾濱的某航班機票,上面旅客姓名、機票號、聯系電話等均填寫得清楚明白,但機票號前三位不是國航的代碼,也不是國內任何一家航空公司的。顯然這個“乘客”根本不存在,內容都是瞎編的。
四川航空公司成都售票處主任說:虛占座位,越是旺季,越是緊俏的航班,被虛占的座位相對就多,如果被虛占的座位最后沒賣掉,航空公司也沒發現,那么這個座位必定就是浪費了。
02 結合技術手段的虛占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
沒有了傭金,代理人或者機票從業者天天琢磨著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利益獲取渠道。終于,新點子有了:虛占座位。

他們大量搶占:①長期熱門線路的各艙位;②座位數很少的艙位;③特價艙位;④黃金時期(如黃金周)的各艙位。
目的:利用因時間推移造成的艙位價格變革獲利、或通過本身的平臺自主加價轉售。
虛占座位從機票代理這個詞出現就有了,因為早期是為了確保一些團隊的機票冗余,當時現象也并不是很多;但現如今主要目標是為了囤積后伺機出售實現利益最大化——現象相同,但是體量和目的卻完全差別。
這些大量的操作靠人工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因為一種網絡爬蟲技術對于虛占座位的人群們來說如獲至寶,因為爬蟲可替代 95% 的人工操作。
03 倍受青睞的爬蟲
要通過虛占來取得利益,至少要知道這些目標機票在哪?何時出現?最晚支付時間是?壓位后的機票確保不會被收回?處理這些問題,大致需要如下流程:
1)充分的利用各種爬蟲工具

參考閱讀:惡意爬蟲這樣窺探、爬取、威脅你的網站
2)大量下訂單,規按時間內(各航線差別)不支付,并把搶占的艙位放到 OTA 、機票 B2B 上出售;
3)規按時間內賣不出去,在被取消訂單前,訂單失效前馬上再去追一個訂單,繼續把位置占住;
4)如果出售成功,就可以把本來占位的機票取消掉,再用客戶的身份信息訂票并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