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年末,共享單車借助互聯網陡然升溫,如雨后春筍般增長。本錢涌入太快,也很快出現亂象,就在整體格局逐漸清晰、梯隊逐漸成形之時,又受到了行業畢竟會面臨清場的“詛咒”,如今的局面似乎正在驗證詛咒的靈驗。
6 月上旬,悟空單車在微博宣稱公司發生戰略調整,停止對單車的運營。原本靠主營業務輔助副營的單車上位,畢竟因融資困難導致入不敷出、資金斷鏈,最終走向沒落。
6 月下旬,3Vbike頒布頒發停運。對標三四線城市的3Vbike在硬件上缺少技術支撐,單車丟失率高達100%,同樣缺少本錢青睞,終致退出市場。
悟空單車、3Vbike相繼倒閉背后釋放了三個信號
一、行業淘汰加劇,頭部效應明顯
接連的平臺倒閉已經對扎堆生長、妄圖分一杯羹的共享單車們敲響了警鐘,這是個本錢決定未來的行業,一開始的優秀資源被ofo、摩拜兩大行業巨頭壟斷,后期頭部效應只會愈發明顯,他們并沒有給后來者一絲喘息的機會。隨著淘汰加速,共享單車行業的大洗牌迫在眉睫,這是個屬于巨頭的時代。
二、本錢趨于冷靜,理性回歸市場
從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可以看出,盡管共享單車是一個火熱的香餑餑,但會不會燙手也是一個問題。從悟空單車、3Vbike因為融資斷鏈倒閉,可以看出本錢并沒有盲目進入,而是在冷眼傍不雅觀,創業者的保留幾率不大,正是因為本錢要的也是萬里挑一,而不是依靠風口“飛上天的豬”。
三、馬太效應初顯,強者走向更強
在模式和本錢決定勝負的共享單車行業,馬太效應會尤為明顯,第一梯隊的ofo、摩拜單車爭斗你來我往,也首次呈現出了明顯的分水嶺。可以看出,在清場的浪潮下,淘汰加速,巨頭的地位也將進一步鞏固,行業格局也在分化中露出清晰的版圖。
在大家還在為行業的亂象和不可熟擔憂的時候,共享單車的梯隊格局已經在市場選擇下成形,并逐漸浮出了水面。也是在沸沸揚揚ofo和摩拜要走向合并的“緋聞”中,答案在一步步揭曉……
從市場份額來看,已呈現出每 10 輛共享單車就有 7 輛ofo的格局態勢
據美國紐約知名的研究公司7Park Data最新發布了關于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的研究陳訴稱,ofo已占據了近 7 成的市場份額,摩拜占據 3 成擺布份額,其他平臺份額可以小到忽略不計。從這個數據看來,共享單車的市場格局已經呈現出了接近7: 3 的市場格局。ofo自進入 2017 年就開始連結連續的高水平增長,特別是從三月以來,ofo月活數一路走高,增長勢頭一直都比較迅猛。
據艾瑞的最新數據顯示,ofo月獨立設備數在 5 月超越 6 千萬,環比增幅達到53.3%,對比摩拜單車 4 百萬的流量差距以及8.2%的增幅,可以看出,ofo憑借其自己享譽共享單車界“第一入口”的名聲和巨大的流量基數優勢,將更大的市場收入囊中,其共享的枝葉正在蔭及更多角落。
艾瑞統計的另一個數據更有趣,使用ofo的人群平均年齡偏小, 30 歲以下的用戶占比共計47.39%,而摩拜的 30 歲以下用戶占比則低出3~ 4 個百分點。這也從側面說明ofo更能適應年輕人的口味,ofo自面世以來,一直以輕便的騎行體驗著稱,這可能也是ofo在這個追求輕出行、慢節奏的時代更受歡迎的一個原因。
7 比 3 的市場份額意味著每 10 輛共享單車中就有 7 輛是小黃車,除了在用戶數量上占據了優勢,ofo在供應鏈產能上也沒有懈怠,特別是進入2017,ofo對供應鏈產能的渠道布局可謂是快馬加鞭。
從單車供應鏈來看,ofo也占據了 7 成供應鏈產能
去年年末,“中國第一車”飛鴿自行車廠接到ofo的 500 萬訂單量,為此而實行三班倒作息,加班加點完成生產。急劇擴大的市場規模讓ofo在供應鏈渠道布局上一刻不竭歇,而共享單車龍頭老大的地位也為ofo帶來更廣泛的機遇。
4 月,ofo與富士達合作,將建立首個共享單車全球研發中心,在全球布局中實現供應鏈產能整合,二者也會攜手海外布局。這一次合作不但讓ofo獲得了富士達超千萬的年產能,攻克全球1/ 8 的單車產能份額;也讓強強聯手產生了1+1> 2 的效果,再次刷新了大眾對共享單車領域的認識。
5 月,ofo與老牌鳳凰自行車展開合作,專為女性設計“公主車”,更加貼合女性用戶出行需求,在產品細節上進行多次打磨。其次,鳳凰也同樣為ofo提供 500 萬輛的年產能,其中“公主車”作為一個單獨的系列進行批量生產,估計不久就能獲得廣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