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科技編者按】外媒刊文稱,小米正在重新實現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公司提出了遠大的目標。因此,小米很可能再次嘗試融資。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過去幾個季度,由于中國其他智能手機廠商的競爭,以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疲軟,小米業績狀況欠安。不過,在上周的全體員工大會上,小米頒布頒發了回歸。
小米創始人雷軍(微博)體現,第二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環比增長70%,至 2316 萬部。
雷軍體現:“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他智能手機廠商在銷量滑坡之后能重新實現增長。”不過,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尼爾·沙阿(Neil Shah)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圖片,顯示摩托羅拉也曾實現這樣的成就。彭博情報和IDC的數據也顯示,這樣的逆轉并非空前:小米的競爭對手也曾在出貨量和營收方面重新實現同比和環比增長。Gartner的數據同樣表白,其他公司曾取得過這樣的成績。

各家手機廠商出貨量歷史增長情況

年度出貨增長情況

各家營收增長歷史情況

各家營收增長情況
不過無論如何,對此前處于困境中的小米來說,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令人注意的是,在小米實現復蘇的過程中,該公司放棄了完全基于互聯網的銷售模式,轉而開設實體店。按照小米上周會議的一份記錄,目前小米擁有 123 家實體店。該公司希望,到 2019 年將實體店數量擴大 8 倍,達到 1000 家。
這不但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同時也改變了小米此前的商業模式。小米這種商業模式已經被一加等其他廠商所模仿。通過制止線下直接銷售,小米可以控制營銷和渠道,從而維持微薄的利潤率。這也帶來了驚人的價格競爭力。由于沒有工廠和實體店的財務拖累,小米可以以極低的價格提供優秀的手機。
然而,這種模式并非無懈可擊。盡管小米開拓了多元化的業務,例如滑板車和運動手環,但該公司還未能建立有效的生態系統,將用戶鎖定至該公司的品牌。在這方面,蘋果是最佳案例。由于缺乏這樣的生態系統,,小米的競爭對手可以很容易復制該公司的策略,搶走市場份額。
這迫使小米開始關注線下零售。憑借70%的出貨量環比增長率,很難認為,這樣的策略調整是無效的。雷軍非常相信這一點,并做出了大膽的預測:本年營收達到 1000 億元人民幣,明年的智能手機銷量達到 1 億部。就在 18 個月之前,他還曾體現,做預測會造成許多制約,并可能會破壞士氣。
毫無疑問,經營自主商店將會造成昂揚的成本。小米在 2014 年的一輪融資中估值曾達到 450 億美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米可能會再次試水本錢市場。(編譯/陳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