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本身的產品有很多粉絲,總是自高自大地以為只要本身舉起了“屠龍寶刀”,就可以號令武林莫敢不從。其實真實的情況是,除了你本身,沒有人在乎你的產品。哪怕你有數以千萬計的粉絲。
其實絕大多數只是來關注了一下,但算不上真正的擁護者。你在馬路邊上耍個猴,也會有一圈一圈的人圍不雅觀的。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新著有《微博運營完全自學手冊》
如果,你開始要收錢的時候;如果,隔壁街上有一個耍胸口碎大石的;如果,有很多種如果……結果,往往就只有一個,你知道的。
耍猴式營銷無處不在,尤其是自媒體上
在自媒體世界里,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品牌,好比在微博興起之初崛起的杜蕾斯,好比近年來興盛的故宮淘寶和海爾。
以被稱之為 80 萬官微總教頭的海爾為例,其在 2016 年講段子、撩妹紙、翻牌粉絲,幫粉絲評釋,用盡一切手段來賣萌。但和其他品牌用盡一切措施討好粉絲差別,它總是在打出尖銳批評的時候,往往要自黑一下,這樣制止刺激性太強。
盡管它的粉絲到 2017 年初,也其實只有 74 萬。
好比本年 2 月 16 日,它就發出了一個微博“這年頭連空調都有自清潔技術了,為什么我喜歡的明星還是污污污……”,然后呼吁粉絲們@那些最“污”的明星。
這一頗為娛樂化的植入,加上發動粉絲來吸引明星參與話題的手法,算是當下自媒體們慣用的路數,而其素質則是微博興起之初常見的“約架營銷”的進化,只是讓參與感更強烈。
但這依然是在進行一場耍猴式的營銷,外貌上海爾調動了大量的粉絲和各色官微參與到話題之中,為本身制造了一個強大曝光,并且暗含了產品特征植入,但對于用戶來說,參與感中,海爾的品牌并沒有被感觸到,大多只是來看一下娛樂明星來參與耍寶的猴戲。
類似這樣的營銷案例數不勝數,甚至被許多營銷業者奉為經典。不如看個另一個極端點的例子吧: 2016 年 8 月 7 日,射擊運動員張夢雪在里約奧運會摘得中國軍團首金,杜蕾斯很快發布“Good Shot”創意海報,一語雙關又點到為止。
結果,評論亮了,很多粉絲在杜蕾斯微博創意海報下評論:“廣告案牘我只服杜蕾斯,但我用岡本”、“營銷我只服杜蕾斯,但我只用岡本”、“你案牘出的再有創意,但我還是用岡本”等等。
或許,其中有岡本在背后惡搞的運作,終究 10 天后,岡本有新款發布,并且銷量不錯。但杜蕾斯的 2 百萬微博粉絲里,暗藏了多少愛看小杜杜段子、卻享受著另外避孕套體驗的路人型粉絲呢?

別再說“參與感”,粉絲是經濟而不是生意
小米一度用參與感這個話題吸引了許多的人,特別是微博、微信運營者。
但這種參與感,在很多人使用起來時,更像是在參與一種生意,就如同米粉節里參與搶購和微博轉發贏取F碼一樣。
其實,很多時候,在跳出了傳統廣告營銷,本身通過微博、微信公號以及今日頭條之類的自媒體平臺,通過自創文字和視頻來對粉絲進行營銷的品牌來說,參與感這三個字,讓大家都掉進了一個營銷的坑里。
所謂粉絲經濟,其實就不該該總想著掏粉絲的兜,那是小偷的思維,是生意,不是辦事。應該主動給粉絲上供,讓粉絲從你這里獲得更多的不測收獲。
這樣才會舍不得放棄你,而做到這一點,做個好話題,引爆轉發是最初級的攻略,更高級的攻略是你要知道粉絲的需求。在這個層面上,有兩個問題必然要抓住,其一是我為什么掉粉;其二是我到底給了粉絲什么?

許多自媒體運營者都有一個習慣,看看本身每天漲了多少粉。可其實比起增粉,掉粉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中大多數是核心活躍粉。
為何如此說?至少有 2 個理由。其一是這部分用戶首先是活的,不是活的怎么會主動取關;其二是這部分用戶中有不少,是真正有選擇、不盲從、更熱衷于精選本身的信息流的用戶。
為什么會被取關?除了操作失誤這個不大容易發生的技術“故障”外,最大的可能是粉絲從你的自媒體上得不到更多的價值了。
這也是為何許多擁有百萬粉絲的微博或微信公號,閱讀量、轉發量乃至其他,總是對不起它的粉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