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經對本身在體育方面的投資有過這樣的總結,他體現,體育行業的投資需要耐心,盡管作為一家風投機構,尋找退出方案是必修課,但對于體育公司,IDG有足夠的本錢與情懷來面對行業內公司發展初期所面對的挑戰。
34億!當代明誠100%收購新英體育。
2017年4月11日晚,當代明誠發布公告體現,擬收購武漢市新英體育有限公司,以購買此次重組標的Super Sports Media Inc.。這也就意味著上市公司當代明誠,正在收購新英體育的母公司!
而在2017年7月12日,這樁交易終于宣告落袋。隨著武漢當代明誠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當代明誠以34億人民幣的價格,正式收購100%新英體育股權。
公告顯示,2016年,新英體育整體營業收入超7億,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超1.77億(未經審計數據)。這樣一樁收購,當代明誠的布局無疑迎來關鍵棋子。他們在公告中體現,收購完成后,當代明誠將切入體育版權細分市場,進一步完善體育業務布局,并發揮新英體育與現有各體育板塊的協同效應,欲與各合作方一起打造中國體育版權整合運營平臺。

而別的一方面,從天盛體育開始就布局英超版權的IDG本錢,也成功上演一出功成身退的好戲,在本錢市場得到了充足的回報。
3年一夢!IDG的天盛初試水
IDG作為中國最早期的風投機構,清晰且縝密地把控著這個國家每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借著互聯網紅利的熱潮,投資騰訊、百度、搜狐,都為其帶來了遠超預期的收益以及名望。
在體育產業之中,早早落子的IDG也懂得遵循產業發展的客不雅觀規律。在去年年底,他們投資了里昂集團20%的股權,并與IDG本錢此前收購的“興致體育”與里昂集團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北京里昂興致體育文化有限公司,在本錢層面上風生水起。
在IDG主要負責投資體育的李建光,曾經對本身在體育方面的投資有過這樣的總結,他體現,體育行業的投資需要耐心,盡管作為一家風投機構,尋找退出方案是必修課,但對于體育公司,IDG有足夠的本錢與情懷來面對行業內公司發展初期所面對的挑戰。

數據來源:清科私募通,中國股權轉讓研究中心整理
誠如李建光所言,在英超版權的舞臺上,IDG起初險一險栽了跟頭。2006年,IDG出資2000萬美元,占天盛20%股份,也拉開了IDG投資體育的序幕。然而,在英超版權經營上,天盛由于模式過于超前、支付手段技術、用戶習慣以及種種運營問題,最終導致探索沒能進行下去。
短短3年的時間,人們便見證了天盛這一自我標榜為“中國付費足球先驅”從異軍突起到黯然退出歷史舞臺的巨大變遷。而IDG對于英超版權的初次投資,隨著天盛的破產打了水漂。
不過,IDG并沒有就此收手,他們很快又選擇了新英體育,從天盛體育倒下的灰塵中站里而起,而且幾乎靠著新英體育在中國把英超版權的生意做通了。
8年嘗試!新英體育幾乎走通道路
在IDG本錢首期孵化的“天盛模式”破產后,不甘心失敗的IDG本錢與新雅迪傳媒共同投資,打造出了新英體育。隨后,他們陸續拿下了2010/11至2018/19賽季英超在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的獨家使用權和分銷權,開啟了近10年的英超“新英時代”。

在這段“新英時代”里,他們基本幫手體育轉播市場實現了“從0到1”的過程。英超的轉播費用,從最初的百萬級分銷價格,飆升到現在的上億級分銷價格。可以說,新英體育踐行著天盛體育未竟的愿望,完成了對市場的版權基本教育。
不但如此,過得不錯的新英體育差點就通過進一步的本錢運作,在香港聯交所借助香港文化傳信有限公司,完成上市的操作。
按照2016年5月10日文化傳信集團的披露,新英體育當時的估值在38.75億港幣,盡調顯示,截止2015年新英體育共獲利6130萬美元,約合4億人民幣。醒目的數字證明著,新英體育是一家財務健康、根據商業規則運營的公司,擁有足夠的現金流,以及未來的想象空間。
然而,在蘇寧浩浩蕩蕩的殺入體育版權市場之后,新英體育的美好故事就被強行切到了最終章。2016年11月18日,當蘇寧集團以7.21億歐元(近50億人民幣)搶下2019-2022這三個賽季的英超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