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監管政策要求,經過審慎篩選和屢次接洽,石頭理財與北京銀行在 4 月簽訂了資金存管合作協議,這不但是石頭理財平臺實力強大的有力佐證,同時也代表著平臺的合規化進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據悉,目前石頭理財與北京銀行存管系統已進入最后的聯調測試階段,即將步入項目開發的尾聲。按照平臺計劃,經過多輪測試和數據遷移后,存管系統將于 7 月末在平臺正式上線。屆時,,每位用戶都將按照注冊提示在平臺開通獨立的銀行存管賬戶。在存管模式下,賬戶資金與平臺隔離,用戶在平臺的每一筆投資都將由北京銀行劃轉,用戶資金在流轉過程中可得到有效保障。別的按照存管協議,銀行還將對用戶交易數據、交易記錄進行存檔辦理,以確保借貸雙方在平臺的資金流轉和債權關系清晰明確。
按照網貸之家披露的數據,在 2016 年 4 月,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在 3200 余家擺布, 2017 年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僅為 2200 余家,已有近1/ 3 的平臺退出市場。該現象說明行業已結束了瘋狂生長的階段,正在逐漸回歸理性,同時也表現出P2P行業早期的“泡沫亂象”正在消失。
石頭理財相關負責人體現,最初網貸行業的準入門檻低、監管細則不明確等原因導致了各類平臺的井噴式增長,形成了行業良莠不齊的局面。 2016 年 8 月,中央四部委及時出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辦理暫行措施》,明確網貸中介機構正常開展業務必需要達到的各項硬性條件,其中“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辦理,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這一項被公認為是各平臺后期發展的最大挑戰和機遇之一。許多中小型網貸平臺為了達到資金存管這個硬指標,紛紛找尋銀行商討存管合作,然而受限于昂揚的存管系統運維成本、平臺風控水平、平臺資質等門檻,最終被銀行拒之門外。
而《措施》明確規定:不符合監管要求的,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要求其整改,整改期不超過 12 個月,業內人士預計,整改期過后或將有不少平臺被迫陸續退出,最終存留下來的都將是健康合規的平臺。 隨著行業監管政策的不停完善以及網貸行業自身的優勝劣汰,整個網貸行業的調控已漸近尾聲,這對于廣大網貸行業從業者及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石頭理財體現,此次與北京銀行達成戰略合作有利于進一步鞭策平臺的規范有序發展,未來,雙方還將在資金存管、支付結算、賬戶辦事等多個業務層面展開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