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翻譯、記者、保安、銷售、司機、家政這些職業被機器取代,你還能找到工作嗎?隨著人工智能走進人們生活,整個社會的商業結構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革,據國外專家預測,到 2025 年將有50%的現有職業將會因為人工智能的出現而消失,而以同聲傳譯為代表的語言翻譯類工作首當其沖。
李開復認為,一項原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可以在 5 秒鐘以內的時間里,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作出相應決定,那么,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谶@個原則,最有可能被部分或完全取代的職業包孕了從事翻譯、新聞報道、助理、保安、銷售、客服、交易、會計、司機、家政等工作的人群。
現如今,人工智能發展的速度令人不行思議,已經從逐漸代替一般性的勞動,開始向翻譯甚至是同聲傳譯這樣的高端職業挺進。比來,騰訊出品的語音翻譯類應用翻譯君在版本更新后上線了“同聲傳譯”功能,讓許多在旅游、工作、生活中有語言翻譯需求的用戶感受到了便利,但同時也給翻譯這個職業帶來了些許緊迫感。
事實上,在翻譯君的“同聲傳譯”沒有上線之前,很多境外旅游黨已經習慣了通過翻譯君的在線語音翻譯功能與外國人交流或者翻譯菜單、路標等外文信息。而“同聲傳譯”的上線讓翻譯效率更高,適用場景也更廣泛。除了旅游之外,從事對外工作的人群也可以利用翻譯君的“同聲傳譯”功能暢快的與國外客戶交流或是電話會議??梢姡S著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不停提升,同聲傳譯等翻譯類工作面臨威脅也不足為奇。
據一份花旗銀行與牛津大學合作公布的陳訴預測,,未來美國47%的就業崗位可能被機器人代替,在英國這個比例是35%,而在中國比例高達77%,未來我們都會失業嗎?如果同聲傳譯、新聞、銷售、會計這樣的工作機會大大縮減,學生們將如何選擇專業?
其實,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灰心,人類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會衍生出許多新的職業。
2016 年,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計劃到 2018 年打造出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創新平臺,并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創新辦事體系等,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
未來,以人工智能行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技術、辦事類工作將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吃香的“黃金職業”。只不過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與其憂慮,不如更新不雅觀念去獲取新知,面對人工智能環境下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