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發布的最新研究成預計,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將為世界經濟貢獻15. 7 萬億美元,帶動全球GDP增長14%。這一數據結論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引發各個行業對人工智能的探討
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智能投顧如何實現更好的發展呢?國內領先的智能投顧平臺真融寶董事長吳雅楠認為,,中美兩國的智能投顧產業發展狀況差別,當前國內更傾向于如何利用智能方式來生成合理的投資組合或投資建議。

吳雅楠說,在國內做好智能投顧,首先需要對用戶的投資風險偏好做好理解與細分。在用戶數據不全的情況下,用戶風險偏好的判斷仍有必然的挑戰性。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金融科技公司,做智能投顧業務,首先要做好大數據的采集、處理與分析,從而對用戶的個性化風險、偏好以及場景化的理財需求有更深的認識,智能投顧才更具本土化特色,更切實落地。

可以看到,本年以來,國內幾大互聯網巨頭紛紛與傳統金融機構聯姻。值得關注的是,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也在差別層面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嫁接科技公司的技術優勢,為銀行、基金等傳統金融機構做好智能投顧業務。
有業內人士體現,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面對用戶辦事時,將更傾向于采用線上的投顧辦事方式,未來銷售也會借助互聯網獲客和風險偏好畫像而做得更為個性化。傳統金融和互聯網企業通過智能投顧來加速融合互補,對國內整個金融行業都具有正面引導作用。
當前智能投顧主要利用用戶的消費數據、互聯網使用習慣行為數據和投資理財數據對人物畫像進行判斷。吳雅楠認為,當前的數據還是割裂、碎片化的,希望在未來能產生一個模式,讓數據更加整體化、統一化、合規化。最終讓數據自己對用戶起到更好的掩護作用,對用戶認識起到更好的定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