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互聯網公司來說,大概是逃不開一個上市敲鐘夢的,就像舊時的讀書人,總懷揣個掛紅綢騎快馬,看盡長安花的念頭。滴滴、美團點評、頭條等一眾獨角獸尚在籌謀,而搜狗,已隱約在窺見本身的金榜題名,準備完成最后的收割。
7 月 31 日,搜狐Q2 財報向上半年略顯安靜的本錢市場轟了一炮,其控股的搜狗計劃赴美IPO。緊接著,搜狗CEO王小川的內部信再度證實這一消息,“搜狗將按照市場條件,鞭策在美上市的進程。”分拆 7 年后,搜狗用IPO在伴侶圈、微信群、媒體刷了屏。

實際上,國內互聯網獨角獸們要上市的消息,向來傳得沸沸揚揚,卻少有定論。這些名列“上市傳聞榜單”的企業,包孕美團點評、小米、今日頭條、滴滴、螞蟻金服等,大都成立(拆分)于 2010 年至 2012 年間,經過五六年的發展,成熟業務得以帶動新業務,盈利模式逐漸明朗,考慮上市很自然。年初就有分析認為, 2017 或許是它們上市的好時候。

除了各家自身的業務架構,營收數據進展外,之所以說 2017 是獨角獸們上市的好時候,還有一些壓力因素,一般集中在以下兩點:
1.投資機構的退出時間臨近
好比美團點評,早在 2015 年年底美團點評進行融資中時,就有媒體人爆料稱美團點評與新入股的投資人簽訂協議,承諾兩年內上市。盡管這一說法未被證實, 2017 年仍是一個節點。
2.國內政策對公司估值的影響
好比滴滴,去年彭博社和路透社都曾援引消息人士不雅觀點,說滴滴將赴美上市。雖然滴滴董事長程維隨后體現上市無期,但是考慮到國內政策并不會走向對滴滴有利的標的目的,盡快上市能保證其能拿到較高的估值。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搜狗在獨角獸中第一個邁過大關,準備披紅綢騎馬游街。事實上,對比其他獨角獸上市傳聞背后的壓力因素,我們可以說,2017,搜狗恰恰迎來了它上市最好的時機。換句話說,搜狗可能是如今最適合IPO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為什么這么說?
大環境上,本錢市場將黃金上市期指向 2017 年。
2014 年是中概股在美國本錢市場上的豐收年,全年有 15 家中概股在美國IPO,總融資額 254 億美元。但 2015 年、 2016 年直到目前,情況可謂暗澹,上市數量銳減不說,全部規模也有限。
作為 2010 年以來美國市場IPO融資水平最低的一年, 2016 年IPO市場中過高估值讓投資者不想購買新股。而 2017 則大有差別:特朗普承諾實施減稅、增加財政支出和放松監管,這些辦法有利于市場不變;境外本錢在經濟回暖的大環境影響下開始重新追捧中國互聯網公司,典型就是美股破 4000 億美元的阿里——這支能跑贏房價的股票。
這種回暖之下,需要再加一針強心劑來開啟投資人對中概股的長期信心。
而梳理王小川的內部信,我們可以發現的核心內容如下:
1.第二季度搜狗營收人民幣14. 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
2.搜狗移動搜索收入對整體搜索收入的貢獻由去年同期的49%提升至76%。
3.搜狗手機輸入法的語音輸入日頻次已達2. 6 億次,比一年前增長80%以上,是中國第一大語音輸入應用。
4.搜狗在 5 月份的WMT (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國際學術賽事中榮獲中譯英機器翻譯冠軍。
結合往年數據,不難發現,搜狗營收、業務一直在高速平穩增長。
看到搜狗Q2 的14. 5 億元營收,人們不免會與幾天百度公布Q2 財報中營收數據做對比,考慮到搜狗兩千多的人頭和百度五萬多的人頭,人均創收竟然勢均力敵。移動搜索收入的提升,即是王小川內部信中所說“展示了搜狗超越行業水平的業務的快速增長”,搜狗建立的差異化競爭力支撐了這一增長。
而在穩健營收下,搜狗所說的人工智能故事,恰好是華爾街投資者喜愛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發展人工智能就是人類再養兒防老。看起來講人工智能這個故事順乎天而應乎人,但這個故事好講嗎?谷歌喊著人工智能先行,財報還是很誠實地站在了廣告業務這邊,喊著All
in
AI的百度也是,將亂碼說成“AI發展出人類不理解的語言”的Facebook貌似也沒講好。這個人工智能的故事,搜狗說好了,IPO也就近在眼前了。
在梳理出的核心內容中,第三、四條即指向搜狗要說的,人工智能在語言理解標的目的上的故事。更詳盡的一些細節是,搜狗機器同傳已為多個業界頂級會議提供機器翻譯辦事,包孕世界互聯網大會,雷鋒網CCF-GAIR,香港RISE大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