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君導讀:前不久,Ulysses 從買斷制改為了訂閱制,引發了不小的爭論,有許多人繼續堅持,也有許多人轉投其他軟件。
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軟件由買斷制轉變為訂閱制?AppSo今天分享的文章告訴你,為什么訂閱制是軟件公司保留的唯一途徑。
上周,廣受歡迎的寫作應用 Ulysses 頒布頒發其將會從買斷制付費轉為訂閱制。這一切都證實了我長時間以來的一個猜想:采取訂閱制是軟件公司保留下去的唯一途徑。
看看現今軟件業的做法有多么不成理喻吧:開發者們花了巨量的時間來做研究、開發、修復,以及為軟件提供支持。但在另一端,消費者已經習慣了買打折或者批發價的軟件,一次性地付上 99 美分到 4.99 美元之間的一個價。
一次性。直到永遠。
也許我們都喜歡“少喝杯咖啡的錢就能買到這款軟件——現不才單!”這種用到吐的爛梗,但想想如果星巴克的顧客們每十年才去店里喝一次咖啡,那星巴克離關門還有多遠?

做回頭生意,這才是美國的方式。記得幾十年前在國外的時候,我跟伴侶們說,在美國,如果買到不喜歡的東西,盡管去退貨。他們都很吃驚,這也太厚道了!因為他們那兒只要買完了就得認。
但這很難說是那些想做老好人的公司能干得出來的事。你以為公司為啥要假裝他們很愛本身的顧客?為啥要給顧客提供那么棒的辦事、完善的退貨政策,和無與倫比購物體驗?
因為這樣你們才會再來幫襯啊。
如果你們只來一次,他們就完蛋了。

21 世紀以來,我們估量一個數碼產品的價值時都覺得有些尷尬。由于軟件可以無限地復制,我們很難給它定下一個真實的價值。
「你沒法下載一輛車」,網上一個反盜版的心情包嘲諷道。但當我們終于意識到數字王國是真實存在的時候,卻不知道和現實世界比起來,到底哪個更真實?、
當消費者們以超低的價格劫掠走這些軟件的時候,獨立軟件開發者和公司只能茍延殘喘。
回頭生意才是這個場子里的門道。無論是通過付費升級還是訂閱定價,軟件公司需要有不停回頭幫襯的消費者,,才能保留。付出無盡的勞動,而只能換來跳樓價和一次性付費,這在經濟上毫無道理。
微軟領悟了這一點,Adobe 領悟了這一點。現在,獨立軟件開發者也終于開始領悟了。

我給志在創業的軟件開發者的建議是,如果你想保留下去,打造一門回頭生意吧。不要學蘋果。愛護保重你的精力和時間。
對于讀了這篇文章的消費者來說,如果你對每個月都要為本身用的每一個應用付 5 塊錢而感到恐慌:歡迎來到未來。這將會是未來要呈現的消費方式,也會是唯一可持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