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智東西 Origin
共享單車行業,摩拜與ofo之間王者級的對戰逼退了眾多二線玩家。為避巨頭鋒芒,眾多二線玩家紛紛選擇從一二線城市撤出,轉向三四五線城市求保留。
另一邊,在人們的視野之外,有大量你我未曾聽說過名字的共享單車品牌,在眾人都認為是“不合時宜”的時間點涌現,用它們的方式——加盟制,在這個難得的風口中淘金。
這些叫不上名的小玩家和小城市中的投資者,組成了共享單車的地下江湖。
一、地下江湖都有誰:“無名”玩家占大頭
通過搜索引擎在網上隨手一搜,車東西找到了十余家支持加盟招商的共享單車企業。其中DDbike與百拜單車曾傳出過融資消息,酷騎單車因為土豪金配色和退押金難風波被推上風口浪尖。余下的其他玩家因為規模小,且主要活躍在二線以下城市,因此其曝光量相當有限。

從公開信息來看,上述公司對共享單車的涉足都較晚,其中最早進入這個市場的一批,入局時間也不早于 16 年 12 月。在這十余家公司中,百拜單車是做公共自行車出身,斯洛登單車是傳統自行車經銷商轉型,小強單車則是一家叫做“亦強科技”的APP制作公司的成果。除它們之外,其他公司成立時間都不足一年。而這些玩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 2017 年才開始運營自家的共享單車,此前并未接觸過出行行業。
但短短數月之內,這些公司就都建立起了本身的生意,不但本身運營共享單車,還能夠對外提供包孕單車車輛、智能鎖、APP與辦理后臺在內的全套共享單車解決方案。看似厲害,但其實他們中為數不少,只是把車輛、智能鎖與APP和辦理后臺攢起來了罷了。
事實上,由于軟硬件技術門檻并不高,在風口之上吹了一年之后,共享單車的產業鏈已經相當成熟了。共享單車的品牌商和運營方即使不具備任何軟硬件方面的技術基礎,也可以直接靠買,拼出一整套共享單車的方案。
在共享單車的核心硬件,智能鎖方面,深圳聚集了一大批企業,可按照客戶的需求提供完整的智能鎖。在相關論壇發帖詢問,留下聯系方式的廠家超過 20 個。經過詢價,一枚帶藍牙、GPS和GPRS模塊的智能鎖價格可以控制在 200 元。

(單車智能鎖,價格在200- 270 元之間)
共享單車的車輛制造方面,由于自行車廠也追逐風口,以及一二線主戰場的投放飽和后的“退潮期”,自行車廠已經回到了共享單車興起前的產能過剩狀態。找一家廠生產單車,已經不像半年前那樣難如登天。當然,價格方面,在淘寶上買一款典型的共享單車只需要 200 多,找工廠批量生產的話,則可以壓縮到百元級。
而共享單車的軟件平臺方面,做一個基本能用的系統已經有了可以借鑒的套路。乃至于有無良開發者,從既有方案里換一個模板,再稍加改動,就又成了新的一套系統。上文已經提到,共享單車軟件系統的技術使用費通常為 10 萬元,而根據這些小玩家每個城市只投放數千輛的體量,制作可以支持它們需求的軟件系統并不需要 10 萬。
低準入門檻讓對共享單車風口覬覦已久的小體量公司也紛紛涌入。從車東西收集到的信息來看, 2017 年 3 月,一批共享單車企業集中加入戰局。
當然,能夠成立一家共享單車公司和經營出一家眾人皆知的共享單車公司有遙遠的差距。晚入局加之沒有特別差異性的特點,使得這一批玩家的體量遍及偏小,除了酷騎與百拜偶爾會出現在第三方機構的統計榜單中,其他公司基本處于離開了運營城市就無人知的狀態。
但在百度的關鍵詞廣告上,其中一些玩家并不低調。每當搜索“共享單車 加盟”等關鍵詞時,潮牌、斯洛登、小強單車等品牌的加盟頁面入口便會掛在頂部顯眼的位置。

二、加盟為安在小公司中興起
加盟制在共享單車行業并不是新概念,某種意義上它是后進入市場的共享單車企業以小博大的“法寶”。首家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悟空單車,其采取的就是合伙人模式——以每輛 1100 元的價格向合伙人賣出單車的所有權、租金收益權和 3 年的廣告收益權。
為何共享單車小玩家對加盟模式如此熱衷?作為 2017 年O2O最大的風口,共享單車吸引的創業者難以計數。但摩拜與ofo已經吸走了絕大多數本錢與用戶。十余家企業開始涉足共享單車主要集中在 2017 年 3 月后,這個時間點入局意味著能夠入VC法眼的一二線城市市場基本已經被大品牌占領完畢了。
主戰場已經難以容身,小玩家們只能往更小的城市下沉,它們通常活躍在三四五線城市甚至是縣城。
而小體量共享單車公司對加盟的熱衷,主要原因在于,它們想從中小城市中小投資者荷包中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