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席卷全球,有人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IDC的數據顯示:到2017年底,全球2000強企業中三分之二的首席執行官都會把數字化轉型放在其企業戰略的核心位置,其中亞太區已經有超過60%的大型企業計劃于2017年底前將數字化轉型列入企業戰略核心。
不難想象,未來幾年,數字化轉型仍將成為整個企業級市場的主旋律。但問題是怎樣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業界一致認為,當前最便捷的路徑就是企業上云。企業只要按照自身的業務和辦理需要,直接選購第三方云平臺的辦事即可,完全不必“為了喝一杯牛奶而去飼養一頭奶牛”。
從2008年興起至今,云計算已經走過了十年。十年來,全球云計算產業發生了巨大變革,中國勢力也快速崛起,涌現出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中企云、用友云等一批企業數字化辦事商的佼佼者。面對數字化轉型的巨大市場,他們正摩拳擦掌,占領各自的山頭。
阿里云:ET大腦一沖“飛天”
阿里云無疑是中國云軍團中最閃亮的一顆星,在中國市場擁有超過50%的份額。
2009年,阿里云因為阿里巴巴內部的需求而創立,其核心的云計算操作系統“飛天”也正是在那種配景下誕生的。如今,阿里云已經成為超過百萬用戶的首選。
阿里云之所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青睞,與其“飛天”操作系統提供的全球獨有的底層統一的混合云體驗密切相關,更與其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行業市場的持續發力有關。阿里云ET城市大腦、ET工業大腦、ET醫療大腦、ET環境大腦迅速深入各個行業。
阿里云的全球化布局也堪稱經典。過去三年,阿里云已經建立起亞洲規模最大的計算資源平臺,為孵化于中國的新技術走向世界提供了基礎設施平臺。如今,阿里云在全球14個地域開放了31個公共云可用區,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可靠的計算支持。此外,阿里云在全球共安排200多個飛天數據中心,是云計算產業中布局能力最廣的云計算辦事商之一。
在機器視覺領域,阿里云在全球權威機器視覺算法測評平臺KITTI上創下新的世界紀錄,將其車輛檢測的準確率拉升至90.46%。在醫療領域,國際權威肺結節檢測大賽LUNA16的世界紀錄被打破,阿里云ET憑借89.7%的平均召回率奪得世界冠軍,此項技術突破由阿里巴巴iDST視覺計算團隊完成,并已集成到阿里云ET醫療大腦中。
騰訊云:從COS對象存儲到云生態
騰訊云植根騰訊體系和平臺,有著得天獨厚的用戶基礎。但為了形成本身的優勢和差異化的競爭特長,騰訊云的策略是將具體云辦事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基于差別場景對存儲需求的差別,騰訊云提供與用戶應用和業務緊密相扣的完整解決方案,從而形成越來越清晰的騰訊云生態。
雖然騰訊云品牌推出時間并不長,但騰訊云的存儲辦事卻有著10年的歷練。從2006年起,騰訊就開始運營,承載包孕QQ相冊、微云、微信伴侶圈等業務的非結構化數據,至今已辦理超過1EB的數據。2016年, COS對象存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廣泛應用。2017年,騰訊云的存儲辦事經受住了來自自身業務數十億用戶大規模復雜應用的檢驗,目前已經形成了開放的商用尺度化能力。
由COS對象存儲、CFS文件存儲、CBS塊存儲、CAS歸檔存儲、CSG存儲網關、QPS私有云存儲六大產品共同組成了騰訊云的云存儲的公有云辦事體系。值得一提的是,CDN加速上傳下載、BGP骨干網、DCI專線也融入到了騰訊云COS辦事架構中,從而提升了對象存儲的整體辦事價值與用戶體驗。
騰訊云存儲辦事除了提供以上基礎云存儲產品之外,針對差別的垂直行業,推出了智能安防解決方案、視頻云解決方案、企業網盤解決方案、非編媒資辦理解決方案、備份與歸檔解決方案、混合云存儲解決方案、醫療影像解決方案。
華為云:著眼云2.0時代鞭策數字社會發展
在華為看來,云的影響遠遠超過技術自己,還影響了商業模式和人的思維模式,引發了一系列商業革命。下一個十年,將是云的2.0時代,企業是云化的主角,各行各業將在云中成長,各種行業云也將興起。華為預計,到2025年,所有企業都會用到云的技術、云的模式,85%以上企業應用會被安排到云上。企業都會結合核心業務,探索最適合的云化解決方案。
華為云的戰略定位很明確,就是希望助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即做“數字社會和智能社會發展進程的鞭策者”。為此,華為開始以客戶為中心,聚焦ICT基礎設施、提供創新的云技術,致力成為客戶優選的伙伴。與此同時,華為還積極參與云生態建設。企業要實現數字化轉型,簡單說就是“擁抱云、融入云,實現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