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中旬,沉寂些許時日的智能手機市場,突然變得熱鬧不凡,新機密集發布。
攤開時間軸:9月11日,小米MIX 2 發布;9月13日凌晨,iPhoneX(反正也沒人關心兩款iPhone8)發布;同一天晚上,三星 Galaxy Note 8 國行版發布。
三天之內,三款全面屏產品依次登場——多少讓普通消費者措手不及,全面屏時代在 2017 年第四個季度拉開序幕。而包孕華為,夏普,LG等廠商都已經或即將推出自家的全面屏產品。可以預見,OV兄弟也會在第一時間,向其受眾群完成對全面屏的布道。
頗值得一提的是,市場貌似百花齊放,百鳥爭鳴,但誠如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李楠在知乎頒發的文章《別爭了好嗎,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所言,必需承認,三星數月前發布的 Galaxy S8才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可以量產的全面屏旗艦機。“S8這個真正的全面屏手機,在比來這場全面屏的爭論中,竟然沒有人能說清楚他的歷史意義。大家都在渾水摸魚。”
確實,數月前,一整塊曲面屏幕占據了手機正面 83% 的面積,讓S8完成了與其他所有手機的分野。所以可以想象,剛在中國發布的Galaxy Note 8,算是三星對自身產品的一次全面升級。公允地講,透過這款產品,你確實可以窺見這家巨頭的研發力,產業鏈控制力,以及對整個手機行業的鞭策和影響力。就像李楠所言:“全面屏這一波,從技術到產品,三星真的為業界做出了不成磨滅的貢獻。”
全面屏的精進
以最快速度回顧一下這款產品。
首先,在屏幕上,Galaxy Note 8搭載了一塊6.3英寸2K全視曲面屏,屏幕比例為18.5:9——相較于S8的潤澤,較為方正的機身設計,讓Note 8看起來更加硬朗,機身線條也更為平直,這與前幾代Note 系列的機型基本連結了一致。
其次在拍照上,與過往的旗艦機差別,Note 8搭載了雙攝——且兩個攝像頭全都配備了OIS光學防抖。對于醉心拍照的普通用戶而言,這有助于在快速運動場景下拍到清晰的畫面。別的Note 8新增的 Live Focus 功能,可以讓用戶在拍攝完人像模式背工動調節配景虛化的強度,這讓不少迷戀單反效果的用戶無比快慰。
當然,三星Note被稱之為Note,除了尺寸更大,皆因那支筆的存在。經過幾年演化,在Note 8上S Pen 也有了各種實用功能:支持模擬的筆尖種類比以往更多;壓感升級,筆尖直徑縮小到0.7毫米,更貼近自然書寫體驗;此外S Pen還實現了息屏快寫、翻譯、放大鏡和智能選擇等功能。全視曲面屏與S Pen的搭配,提升了Note 8的工作效率。
而除了上述功能,包孕虹膜識別,面部識別,IP68級別防塵防水,人工智能助手在內,Note 8幾乎滿足了普通用戶對一款旗艦手機的全部想象。這種滿足通常也是三星旗艦機被賦予“安卓機皇”的最大理由。
按照IDC發布的陳訴,本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16億部,其中三星手機出貨量為7980萬部,市場份額為23.3%,高居榜首(蘋果出貨量為4100萬部,市場份額排名第二)。而另有數據顯示,本年第二季度Galaxy S8和S8+的出貨量別離高達1020萬和900萬臺。
嗯,在高端機市場,蘋果和三星是僅剩的玩家,兩者利潤相加,往往超出全球其他手機市場利潤的總和。可以想象,隨著Note 8和iPhoneX的問世,最新一季三星與蘋果的競爭即將上演。
但值得玩味的是,在普通消費者容易忽視的“局部戰役”中,由于多年的創新力,以及對手機行業的貢獻,三星正在領跑。
產業鏈控制力
如前所述,三星是第一個將全面屏旗艦機真正量產的廠商。得以實現的最重要理由,就是強大的產業鏈能力。
受工藝和原料限制,全視曲面屏的成本要比直板屏幕貴許多。更重要的是,對大多數廠商(包孕蘋果)來說,“錢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供貨量(市場預見,iPhone X就將面臨大規模的缺貨狀況)。要知道,作為一種稀缺資源,OLED是現階段唯一能將手機屏幕做成曲面的量產顯示屏材料。而全球范圍內OLED屏最重要的供應商正是三星,這意味著,在這一波全面屏浪潮中,蘋果也是三星的大客戶。事實上,過去幾年,這種在普通消費者眼中略顯荒誕的事,在現實中已發生多次。
當然,蘋果也在試圖開脫對三星的依賴。有媒體報道,為了不在核心元器件上受制于三星,蘋果已經向 LG 旗下的液晶面板子公司 LG Display 注資 2-3 萬億韓元,專門為iPhone供應OLED屏幕——但至少2019年之前,三星都將是蘋果在OLED組件上唯一的供應商,這也側面印證了三星的研發力。
所以不難理解,相較于iPhoneX,由于在產業鏈上的多年積淀,全面屏產能正是Note8的優勢之一,三星能為Note8提供貨源充足且成本較低的 OLED 全面屏。別的一個細節是,由于Note8沒有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iPhoneX的阿誰“劉海”),產能上也不會受到切割工藝的制約,也就可以進一步保障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