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0 月 12 日上海天宴舉行的網易中國創業家大賽總決賽上,網易旗下云計算和大數據品牌網易云聯合IT桔子發布了《 2017 年互聯網創業群體調查陳訴》,這份陳訴從創業標的目的、創業地域分布、投資分布、創業團隊數量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結論:北上廣創業數量占比連續三年下降、10%的創業項目拿走了90%的風投、創業公司數量下滑等等。
電商O2O、文化娛樂依舊熱門,創業分布更加均衡
“創業標的目的開始變得分散,企業辦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的領域開始熱門,有增多趨勢,而在所有的創業領域中,,電商/O2O最為熱門”,《 2017 年互聯網創業群體調查陳訴》(下稱陳訴)統計顯示。據了解,在前期的調研中,網易云聯合IT桔子借助網易中國創業家大賽共發放了 732 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 551 份,全面觸及到各地創業者,深入分析了創業者多方面的數據。

同時陳訴顯示, 2017 年北上廣地區的創業公司數量占比62%,同比前 3 年北上廣地區的72%、73%、69%,一線城市的創業公司數量占比持續下滑。此外,TOP10 之外的其他省份創業數量占比大幅度提升,從去年的9%升至本年的19%,必然程度反映出創業在全國的分布更加均衡。
在IT桔子創始人文翱翔看來,陳訴中的這些情況和北京很多產業政策的轉移也有很密切的關系。
風投圈二八效應凸顯,創業數量連續三年下降
創業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風投。“目前市場資金的選擇越來越理性,我們發現,10%的項目拿走了90%的錢,金額向頭部挨近。當資產和資金不太匹配的時候,更優質的資產會獲得更高的溢價”,文翱翔說。
也許是本錢市場趨于謹慎,又或者因為諸如余佳文、王凱歆等“創業明星”們跌得過于慘烈,比擬于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的創業數量在持續下滑中,創業熱情有所下降。陳訴顯示, 2017 年截至 9 月的創業數量還不到 2015 年的四分之一。

不過,即使陳訴顯示“創業公司僅有1%的上市比例”,也阻擋不住當下年輕人投身創業大潮的想法。陳訴顯示,多數創業公司的規模在 10 人以內,且創業者主流年齡為25- 30 歲,年輕化趨勢明顯。與業界中“找不到工作才創業”的段子截然相反,“有很好的idea、實現自我價值”、“想要成就一番本身的事業”是創業者們選擇創業的主要動因。“為了就業而選擇創業”的占比僅為2%。

“問卷里面涉及的公司大部分是新鮮血液,他們的創業次數絕大多數都是1- 2 次,其實數據庫里面還有一些連續創業者,他們創業次數可能是3- 5 次,隨著時代的發展,把創業當做生活方式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文翱翔說,“別的一個現實是,大部分創業者的啟動資金來自于個人積蓄和親友投資,同時很多創業者會主動接觸和聯系投資人”。

據了解,此次陳訴的可視化分析由網易有數提供,網易有數是網易云(網易旗下云計算和大數據品牌)眾多的云辦事產品之一。網易云自 2015 年對外開放后,先后推出了通信與視頻、全智能云客服(七魚)、云計算基礎辦事(蜂巢)、云安適(易盾)等一系列場景化云辦事,和大數據辦理與應用開發平臺(網易猛犸)、企業級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平臺(網易有數)等大數據產品,并在業界首次提出“場景化云辦事”和“專屬云”的發展戰略。
目前網易云目前已經辦事了 35 萬企業客戶,覆蓋金融、電商、社交、教育、游戲、文化娛樂、醫療生物等互聯網企業以及傳統企業。其中“網易云專屬云”因為在安適、功能、成本、彈性、運維方面全面優于私有云,在安適、性能、成本方面則優于公有云,為企業帶來了各方面的平衡,被業界認為是目前最適合中大型企業應用場景的云計算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