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城市生活的人們而言,以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已經日漸稱為日常生活出行的一部分,尤其在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的大城市里,其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共享單車的橫空出世,多方混戰,巨頭入局,寡頭競爭的發展趨勢來看,一如當年出行領域的諸侯混戰,時隔數年,競爭再度在共享出行領域上演,人們不禁要問,誰會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
這個問題或許很快就有答案。近日,ofo小黃車頒布頒發日訂單突破 3200 萬,這個數字刷新了共享單車行業日訂單歷史最高紀錄,對比去年同期,ofo的日訂單量也增長了 31 倍,這意味著,ofo成為全球最大,成長最快的共享出行平臺。這個成績也為 2017 年共享單車行業收官戰寫下一個濃重的主角。

2017 年,共享單車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寡頭競爭趨勢明顯。一方面是共享單車市場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雙巨頭競爭中,格局優勢持續向ofo傾斜。按照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權威互聯網數據機構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 2017 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預計將達2. 09 億人,增速將達646.4%,到 2018 年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預計將增長至2. 98 億人。與持續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相對的,是市場持續向巨頭傾斜,QuestMobile9 月詳細數據顯示,ofo最新的月活用戶增至4186. 74 萬,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二的品牌月活用戶增至3987. 51 萬。

而在雙巨頭的競爭中,ofo行業獨大的趨勢亦日益明朗。按照iiMedia
Research及QuestMobile數據,ofo市場活躍用戶份額為第二名的1. 6 倍,滲透率增速和活躍用戶規模增速都是第二名的 3 倍,作為行業第一的ofo增長力度依然強勁行,行業馬太效應逐漸呈現,競爭優勢持續向ofo傾斜。

有分析認為,ofo之所以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主要得益于ofo占據行業70%供應鏈產能,確保其供應鏈高效不變,且成本控制能力強,幫手其實現快速擴張。眾所周知,共享單車核心解決的是用戶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對用戶而言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和距離內找到車是選擇的關鍵,因此在單車數量占據優勢的ofo明顯更受用戶青睞。
騎行體驗方面,ofo使用傳統的鏈條傳動,而有些品牌則使用內部齒輪傳動,加上實心胎,不成調節的坐墊等,他們的優勢在于單車經久耐用,后期維護成本低,但用戶的騎行體驗卻并欠好,,這一點一直被用戶詬病。雖然后來某些品牌亦持續推出優化版的單車,但整體步調上已落后于ofo。此外,更多個性化車型的ofo能持續給用戶帶來新鮮感和趣味性,加上更快的全球化布局,使其快速搶占全球用戶,在擁有用戶規模優勢的同時,連結強勁的增長態勢。

2017 年共享單車行業競爭收官在即,就目前的競爭格局而言,兩大巨頭寡頭競爭的局面很難打破,隨著新一輪優惠活動的開展,二三線品牌的保留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兩巨頭間的白刃戰亦將更激烈。ofo若能鞏固當前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與對手差距,則很有可能在這次共享單車大戰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