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大吉大利,今晚騰訊吃雞。
玩家關注的國服「吃雞」代理之爭,終于在今天有了本色性進展,騰訊拿到了這張珍貴的船票。
11 月 22 日上午,騰訊官方微博正式頒布頒發與 PUGB 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獲得《PUBG》(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國內代理中文名不決)中國獨家代理運營權。經過漫長的等待,這款本年最炙手可熱的游戲,終于能「名正言順」地出現在中國玩家面前。
也許是考慮到在 Steam 平臺的中文名《絕地求生:大逃殺》的「政治不正確」,官宣中沒有提到這款游戲在國內的中文名,但比擬游戲進入中國經歷的種種困難,這個問題已是微不足道。

無論對于國內玩家、騰訊公司,還是開發商 PUBG 公司來說,這次代理權的塵埃落定,都是關于這款游戲的一個嶄新開始。最終出現在國內玩家面前的《PUBG》將會以何種姿態進入玩家視線?它對騰訊游戲布局的意義如何?這次代理權的確定會給玩家帶來哪些差別的體驗?在期待著游戲正式上線的時間里,我們不妨事一起來看看,這背后的奧秘。
直播的寵溺,Steam 的福音,和社會主義的「毒草」如果說在 PUBG 最初的游戲直播時,不雅觀眾還都局限于小眾玩家之中;那么當鹿晗、陳赫、林更新等人玩 PUBG 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時。這款 PC 平臺上的游戲,就已經變得像《王者榮耀》一樣,成為了全民話題。
PUBG 無疑是本年全民直播中最受關注的游戲。借助國內玩家在直播平臺的持續傳播,這款曾不具備國內正式代理渠道的游戲,竟激發起了全民玩家如此瘋狂的熱情。
根據 Steam 官方本年四月發布的數據顯示,當時 Steam 中國區用戶數為 1500 萬,那正是 PUBG 正式上線后的第一個月,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只因 PUBG 而涌入 Steam 平臺,到本年十一月官方公布數據時,國內玩家已經達到 2800 萬人,同時,PUBG 還是 Steam 銷售榜上,連續 36 周排名榜首的游戲。這其中,充滿了中國 PUBG 玩家貢獻出的真金白銀。
憑借有趣又極具不雅觀賞性的游戲體驗,PUBG 的引發了國內玩家的空前熱情;但隨后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有更加激發了國內玩家對與中國代理權落地的巴望。在極客公園之前關于「大逃殺」類游戲的報道時,我們曾經下面這些國內玩家受到的掣肘:
1,游戲在 Steam 平臺售價 90 元,由于國內缺少辦事器,玩家每月還需要 30 元擺布的加速器才能暢玩;
2,游戲對于機器硬件配置要求較高,但官方優化并不抱負;
3,由于游戲人數眾多,PUBG 出現了相當多的外掛,導致玩家體驗欠安,但 PUBG 公司自己解決得不夠果斷高效。
對于國內玩家來說,騰訊的代理,將在必然程度上解決這幾方面的問題。玩家首先能夠省下每個月的加速器費用;根據騰訊豐富的代理經驗,外掛的整治效果也會得到改善,這一點在官方發言中也被提到:
「騰訊將協同 PUBG 公司為 PUBG 國服提供網絡優化、辦事器擴容、外掛打擊等技術支持,營造積極、正向的游戲氛圍」。
不過,作為硬幣的另一面,騰訊代理下的 PUBG,是否會變得充滿「中國特色」也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本年十月,廣電總局業務主管部門曾經提到 PUBG 這類游戲「存在大量血腥、暴力內容」,認為「游戲體驗與保留理念的設定嚴重偏離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不雅觀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習慣與道德規范,倒霉于青少年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在隨后掀起的手游「吃雞」熱潮中,先行一步的西山居、網易等均對游戲做出各種「中國特色」的修改。

讓人好奇的是,這次 PUBG 的國內代理,究竟是否會像之前各家手游的「吃雞」那樣,加入各種愛國主義教育,甚至改掉游戲設定,這一點在官宣中沒有過多聲明,但毫無疑問,PUBG 能夠進入國內,騰訊必然經過了這樣一關。
從「三駕馬車」到「新四驅」毫無疑問,PUBG 的代理讓騰訊有了能夠延續「三駕馬車」的重要籌碼,這一次,「新四驅」能否將其帶向更遠?
如今在騰訊游戲平臺,PC 游戲中不乏《使命召喚 OL》、FIFA Online3、《NBA2KOL》《英雄聯盟》(LOL)、《穿越火線》(CF)和《地下城與勇士》(DNF)這樣的經典。它們不單讓騰訊在過去十年間奠定了國內游戲平臺的霸主地位,更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騰訊在移動平臺的游戲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