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伴侶圈看到一張特別有意思的圖片,上面是對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所帶來一些改變的列舉。其中有一條讓筆者觸動頗深,阿里巴巴、淘寶、京東正在淪為傳統企業;而在幾年前,阿里巴巴還再被大眾當作時下最前沿、最據新科技的互聯網公司。短短幾年時間,被大眾崇拜的互聯網巨頭,如今被人稱為傳統企業。可想而知互聯網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力是多么震撼。
十天前,在360公司CEO周鴻祎新書發布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痛批互聯網的壟斷問題,稱:如果十年后,中國的互聯網還是BAT(百度、阿里、騰訊),對國家絕對是種不幸的事情。或許這是劉強東因為嫉妒BAT而發出的言論,因為在新書發布會劉強東開玩笑說:后悔進入行業太晚,如果早6年開始做電商,就不會被罵千年老二。當然筆者更愿意相信這是劉強東對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深度剖析。
而這一切,如果我們拋開庸俗、以獨特前端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我們會發現所有的發作點歸結于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在AlphaGo人機大戰中,最終以AlphaGo戰勝人類收場,人們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發作的巨大潛力和對未來社會的巨大影響力。因此各大科技巨頭為了爭奪未來世界,無不紛紛全力布局人工智能。在國內,AI的布局目前仍然以BAT為主導,百度由于早早的布局了AI,已經成為了國內AI的引領者。因此剩下的阿里和騰訊就成為了AI戰場上彼此較量的敵人。
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巨頭,要想全身心投入AI的研究是非常的艱難的
雖然目前國內的AI領域仍然以BAT為主導,但是這三家公司是以互聯網公司起家,互聯網時代的巨頭,互聯網的神話。因此在一個全新的領域上勢必會有所取舍,就像一個人從一無所有全身心投入一個領域研究,往往其成就很容易在該領域達到巔峰,而此時別的一個全新的領域浮現時,就很難全身心的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同樣BAT也是如此,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巨頭,要想全身心投入AI的研究是非常艱難的。
或許百度是個個例,在AI上早早就開始了布局,目前在國內,無論是從AI人才、AI實驗室、落地應用場景上都是處于領先的地位,成為一家實實在在的人工智能公司。李廠長的戰略眼光和膽略不愧和其邊幅一樣,美貌和才華于一身,能夠從一家搜索巨頭過渡到人工智能,實屬不易。不過這或許也得益于百度經歷的幾場危機風波,貼吧事件和魏則西事件,一度讓百度陷入了極度的危機之中,市值一路暴跌,再加上阿里和騰訊的超越,讓百度看到了搜索的天花板,很難再有長足的突破,因此更加堅定了百度成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決心。
阿里、騰訊紛歧樣,阿里旗下的淘寶、支付寶現在可謂是鴻運當頭、百戰百勝,日前還被爆出支付寶和騰訊支付同時進軍香港市場的消息。特別是每年的雙十一,不但其風頭出盡,市值也是暴增,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天貓最終的交易額定格在了1682.69億元人民幣,其中無線交易額占比達到90%,阿里的市值也因此達到了5000億美元。
騰訊,作為即時通訊、社交工具起家的互聯網巨頭,其依托QQ和微信兩大社交工具籠絡了龐大的用戶,再通過基于QQ、微信的增值辦事和廣告業務,讓騰訊賺的是盆滿缽滿。
而目前最火的微信和基于微信的公眾號就足矣撐起騰訊的半邊天,據企鵝智酷公布的最新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陳訴》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計8.89億月活用戶,而新興的公眾號平臺擁有1000萬個。微信這一年來直接帶動了信息消費1742.5億元,相當于2016年中國信息消費總規模的4.54%。別的,2015年據匯豐銀行(HSBC)發布的陳訴顯示,騰訊旗下手機通訊app微信市場價值估計高達8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44億元),幾乎是騰訊市值的一半。
除了社交工具之外,騰訊的別的一個龐大的帝國游戲業務,也是騰訊最賺錢的業務之一,堪稱騰訊的利潤金牛。在騰訊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陳訴中,騰訊網絡游戲收入184.69 億元,而2016年全年騰訊網絡游戲收入708.44億元,占總收入的47%。
由此可見,,阿里和騰訊的主營業務都為其帶來了可不雅觀的收益和市值的瘋狂增長。此時就很難把戰略重心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傍邊。因此在AI的較量上,阿里和騰訊一開始就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投資有潛力的AI創業公司,彌補自身的不足
眾所周知,AI是大勢所趨,未來的主戰場必然是在AI上,下一個BAT也必然會在AI戰場上誕生。阿里和騰訊其實也早早看透了這一點,盡管迫于自身主營業務的限制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AI的研究上,但是從戰略布局上又不能放棄AI,因此本身只能把AI當作一個重要業務板塊來運營,但這必定和全身心投入無法比擬,因此唯一的措施只能大量投資有潛力AI創業公司,來彌補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