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可謂人工智能大發作的一年。從圍棋“高手”AlphaGo與人類的對決,到本年以來扎堆出現的各種智能家居產品,再到 7 月份“李彥宏乘坐無人駕駛汽車上北京五環”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甚至是近期“美女”Sofia獲得機器人歷史上首個公民身份……這一切,都在無形中透露一個事實:AI行業正在加速升溫。
縱不雅觀本年的AI行業,說不上風起云涌,談不上拼得頭破血流,但光從“巨頭云集”四個字來看,就可窺見風平浪靜之下其實暗流涌動。國外有谷歌、蘋果,國內則有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多家企業入局。從拼技術到拼產品,從拼入口到拼布局,各個企業在AI領域大放異彩,展現著自身的獨特魅力。
AI基因上:BAT各有優勢,大數據算法全面更勝一籌
論AI基因,這個支撐企業整個AI戰略構想的核心基礎優勢,可以說是不成或缺,它著實能為企業在AI領域的布局帶來極大幫手,也是一家企業進軍AI最大的底氣。總體看來,BAT三家互聯網巨頭在布局AI領域均有優勢,但因自身業務的差別,其AI基因的優勢又表示在差別方面。
百度:AI基因意味著擁有先天的優勢,依靠搜索引擎業務起家的百度,在掌握與人密切相關的數據算法領域算得上是得心應手。同時,作為人工智能的雛形搜索引擎業務,擁有它就相當于掌握了人工智能的鑰匙,只需依據數據內容付諸實踐便能打破許多關卡,擁有比其他企業更多的機會。
一方面,數據是企業做AI的源頭,也是引領AI走向的一大支撐點,擁有數據便于掌握AI大致的發展標的目的;另一方面,百度搜索的數據樣本較為全面復雜,范圍涉及場景較為廣泛,涵蓋從天文地理到日常的生活信息,累積了豐富多樣的樣本數據,這一切,都是基于百度算法技術的支撐,也為其在AI領域的全布局上提供了最基本的算法和數據支持。因而,AI基因這一方面,百度比其他企業有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阿里:依靠電商起家的阿里,雖然不具備像百度一般的海量大數據,但是阿里在掌握電商消費者數據層面也有著自身的優勢。與百度一樣,阿里在AI領域也早已開始布局,其有著百萬級用戶規模的云計算業務,同時也憑借在電商領域的豐富場景應用,阿里在大數據層面也有著自身的實力所在;此外,阿里在商業場景上所得來的數據,也是支撐其人工智能產品最終落地的基石。
騰訊:雖然在先天技術上略遜色于其他兩家,但騰訊也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依靠在社交網絡、媒體等業務的深耕,加上微信、QQ的龐大用戶體量,使得騰訊在開發AI業務上更多基于提升用戶體驗上入手。從這方面看來,騰訊的AI基因更多傾向于豐富場景上的驅動,還有其龐大的用戶數據體系支撐。
綜合來看,三家互聯網巨頭在進軍AI領域上有著天然的AI基因,只是因各自所涉及業務的差別,AI基因也各不相同。但從綜合實力來看,擁有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豐富的場景應用,以及掌握算法功能才是開啟AI領域的最佳起點。
AI產品上:場景出現重合,涉足范圍廣泛者贏得頭彩
人工智能領域雖說涉及的場景豐富,但最終還是無法脫離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無論各企業在AI領域的構想如何豐富多彩,最終的成果檢驗還是要看產品的落地。因而,人工智能概念出現了這么多年,近兩年終于加快了產品落地的步伐,國內尤以BAT為首的人工智能產品現已扎堆面世,為人們開啟了新一輪的AI產品檢驗潮。
百度:借助先發優勢,百度現已有多款人工智能產品落地,涉及的場景范圍廣泛且全面。其中,百度研發的一款智能音箱產品raven H搭載旗下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統DuerOS 2.0,在這項系統的加持下,raven H在語音對話交互方面達到高度智能化,同時在與人類交互的功能上還能不停學習和進化,以達到與用戶使用習慣的高度融合。這款智能音箱產品擁有很強的喚醒率,即使相隔一堵墻也能被輕易喚醒辦事,還能用于控制家居產品如燈光、電視等家居產品,相當于掌握了智慧家庭入口。
同時,在人工智能產品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許多人工智能場景如智慧生活、智慧出行等方面急需語音系統支持的情況下,百度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統DuerOS應運而生,為賦能上下游產業鏈付諸行動。在上游,百度DuerOS與紫光展銳、ARM等芯片廠商達成合作,提升硬件基礎以最終賦能于人工智能產品上;不才游,百度DuerOS與海爾、美的、TCL等傳統家電廠商同樣達成戰略合作。有了DuerOS的支持,用戶將能通過DuerOS,實現對電視、冰箱等智能家電產品的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