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05
文 / 陳靜
來源/三節課
注:2016 年上半年,付費語音產品分答問世,上線了一個多月,獲得了 1000 多萬微信用戶的拜候,使其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產品。本年分答重新打造了本身的內容矩陣,但是似乎并沒有讓公眾的視線,更多地集中在這款產品上。
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看作者陳靜對分答這款產品從誕生到現在的發展歷程的分析,或許對于分答目前的發展有著更深一點的了解。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夏天有一款產品吸引了眾多明星名人紛紛入駐,國民老公王思聰、影后章子怡等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在這款產品上星光閃耀。沒錯,今天想聊的就是這款去年搭上名人、爆紅的付費語音問答產品“分答”。
一年過去了,它讓廣大用戶認識了付費語音問答模式,本身卻在爆紅之后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如今,它怎么樣了,活得還好嗎?比擬爆紅之初,又發生了哪些變革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看這款紅極一時的產品從誕生到現在的全過程、從爆紅到如今面臨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也能給許許多多正處在探索期和成長期的產品以啟示。
(一)從誕生到現在發展時間線
(二)現狀(內容形態、產品、運營)
(三)面臨的問題(用戶增長、付費意愿、訂單流水)
(四)未來標的目的猜想
一、從誕生到現在的發展時間線分答最早誕生于在行&分答旗下的另一款付費產品——在行的微信公眾號,爆紅以后,從在行獨立出來,有了單獨的App、Web站、微信公眾號等等分發渠道。又在處于上升期時,突然停擺長達 47 天。而在經歷了連續的兩輪融資以后,本年分答在內容形態上做了許多新的嘗試與探索。先來一起看看分答發展路上的關鍵事件:
圖 分答發展關鍵事件
從上圖可以看出,分答從微信公眾號得以誕生,迅速有了本身獨立的App,借此完成了本身的A輪融資,融資完不久就遭遇了停擺期,而在停擺期歸來后,我們能明顯看到分答似乎已經想清楚如何去構建其內容矩陣,其快速調整了已有內容的賽道,又陸續推出了新的內容形態。
到目前為止,分答的內容形態主要有語音付費問答、懸賞快問、每日頭條免費資訊、社區和小講。從上述發展軌跡,我們大概可以這么說,在經歷了爆紅以后,分答不再固守付費語音問答模式,而是圍繞其知識共享的核心定位拓展更加專業的內容形態。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來深度剖析一下分答的現狀。
二、分答的現狀我們說一款內容型產品,如果給其核心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筆者認為應該是這樣的,內容>運營>產品。這里不是說排在后面的因素不重要,而是說排在前面的因素在決定產品是否能獲得更大的用戶量、有更多的訂單流水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大。而在聊這三方面前,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下分答的一些產品業務邏輯。因此,本章節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核心業務邏輯
(2)內容形式及特點
(3)運營策略
(4)產品迭代路徑及產品結構
1.核心業務邏輯
在分析分答的核心業務邏輯前,我們先將其內容形態分為兩類,上文有提到目前分答App上的主要內容形態,按照各自內容形式和消費流程,我們可以大體上將所有的內容形態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問答形式,普通用戶提問,對問題有判斷的用戶/專家進行解答,并收取必然費用;
第二類:知識型內容,平臺和專家共同生產,普通用戶付費/免費消費。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兩種類型內容的核心業務邏輯:
圖 核心業務邏輯分析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問答形式主要是圍繞普通用戶的疑問進行答疑解惑,答主因此而受益;知識型內容則是專家通過對應的內容形態,將本身的專業知識拿出來,給普通用戶消費,因此獲得收益。在這兩類業務邏輯中,對于收益部分,答主/專家獲得 9 成收益,平臺拿 1 成。以上就是目前分答App的核心業務邏輯。
2.內容形式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