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號的電話卡怎么辦理?辦理聯系主頁電話就找會電銷~
截止2020年6月底,全國范圍內已建設開通5G基站超過40萬個,未來5G建設將持續投入,為達到與4G相同的覆蓋能力,預計5G基站整體建設規模將達到數百萬站,帶來千萬量級的前傳光模塊需求。
5G前傳的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光纖直連、波分復用和其他有源傳輸技術。其中,波分復用技術可以在單根光纖復用多個波長,整體優勢是容量大、節省光纖資源,缺點是成本高、鏈路預算大,又可細分為無源WDM、半有源WDM和有源WDM。
半有源WDM方案在AAU側使用無源波分復用器以簡化部署難度并降低成本,DU側使用有源設備通過光模塊調頂等方式實現運維管理,該方案綜合了無源和有源方案的特點,是當前業界研究重點,產品研發和標準化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5G部署初期,前傳將以光纖直連和無源WDM方案為主,后續隨著網絡部署規模逐步擴大,尤其是CRAN小集中和大集中部署模式的規模應用,基于半有源WDM的部署占比將會顯著提升。
白皮書指出,5G承載光模塊所使用的核心光芯片及電芯片,業界領先廠商的產業化能力如下圖所示,國內目前整體上仍處于研發、樣品或小批量階段。
在5G建設過程中,承載網絡特別是前傳網絡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華為統計,國內有超過55%的新建5G基站都采取了C-RAN的模式。然而,現狀是5G C-RAN故障數相比4G網絡增加了5到10倍,故障修復時長增加1.5倍以上,預估網絡的可用度下降1個數量級。袁勇強剖析稱,由于BBU集中后,潛在光路故障點大幅增加,前傳是5G網絡可用性關鍵瓶頸。
比如南方A市,3%的無源CWDM站點無規律性出現誤碼,歷時15天定位,使用ODTR儀表,定位為主干光纖存在反射導致;東南B市,無線上報5G CPRI接口異常告警,查詢遠端光模塊無收光,上站逐點排查,歷時9小時,才定位出5G近端發送尾纖中斷。
正因如此,5G發展呼喚高品質的前傳網絡。袁勇強談到,前傳網絡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優”的升級。前傳的方案演進,就是不斷的解決老問題、遇到新挑戰、催生新方案的過程。其中,前傳1.0對應5G試點部署期,采用灰光直驅的方式,利用已有纖芯快速5G開站,缺點是纖芯消耗極大,無法長期發展;前傳2.0對應加速搶建期,采用無源CWDM的方式,能夠有效緩解纖芯不足的問題、加速站點覆蓋,但無法管理、無法定界、可用性低;前傳3.0對應規模商用期,采用半有源的方式,5G規模建設、業務批量上線,需要高品質前傳網絡支撐新業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