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手機用戶每天至少會接到一至三通推銷電話,甚至有的手機用戶一天當中會接到十幾二十通推銷電話,各行各業都有。原本正常開展業務的企業呼叫中心,卻成為人人厭憎的“騷擾中心”,其背后透露出的,是企業對呼叫中心的座席管理不當,風控機制不完善,導致座席無節制反復撥打無效電話,企業被標記過多,大費心思建立的企業形象逐漸崩塌。
騷擾電話成整治對象不堪其擾的用戶怨聲載道,合規企業也期待正本清源,激起了工信部堅決治理“騷擾電話”的決心。十三部委聯合印發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加大對電話擾民企業和人員的懲戒力度,將違法違規行為列入相關信用記錄,受到懲戒的企業或個人將“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參考此前短信業務的治理思路,此次治理行動,電話的投訴率和投訴量或成工信部判定其是否為騷擾電話的標準。紅線擺在眼前,業務也需要開展,如何降低投訴率和投訴量,合規合法開展呼叫中心業務將成為企業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頻繁外呼的問題和思考通過以往的運行情況來看,電話投訴率和投訴量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座席外呼行為的不規范,存在同一客戶電話反復撥打、客戶多次拒接反復撥打,以及客戶明確表示無合作意向反復撥打等情況。對于這種“奪命連環call”的形式,座席也很無奈,受制于“績效考核”,他們往往只會專注于達成任務目標,而不會考慮操作是否合規。
這樣的結果其實和企業呼叫中心制定的管理策略密不可分,大多數企業為了達成業務銷售目標,一味的分配外呼任務而不加以管理,采用頻繁外呼的方式怒刷存在感,這最終給企業帶來了三大問題:
一、標記投訴不斷
高頻外呼無意向客戶,給客戶帶來騷擾,引發客戶對電話推銷的對立情緒,企業被頻繁投訴,導致企業號碼被標記,通話線路被關停。
二、影響企業形象
對無意向客戶的反復撥打,不僅不會改變交易結果,還會大大降低客戶對企業品牌形象的認同感,甚至引發一些負面輿情。
三、成本增加
開展呼叫中心業務,企業需要承擔大量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或其他經濟成本。座席一直反復撥打無效客戶的電話,實際上是對成本支出的無意義增加,換不來任何收益。
企業呼叫中心若要摘掉“騷擾中心”的帽子,首要是實行規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風控機制,解決座席人員對無效客戶頻繁外呼的問題。
在AI(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巨人網絡通訊匯智平臺的智能風控,將幫助企業精準識別無效客戶,助力企業建立完善外呼風控機制,實現企業呼叫中心規范化管理。
如何識別無效客戶?企業可通過智能風控建立自己的風控規則,定義風險呼叫的行為指標,如:每天外呼同一號碼的拒接加短通次數不超過3次。若座席在一天內呼叫同一用戶被拒接或者通話時間在15秒之內的通話次數達到3次,則直接觸發風控規則,該用戶號碼將進入凍結庫。
若用戶接聽座席來電,則系統開啟雙軌錄音,通過語音識別,將錄音轉換為文本,系統會根據無效客戶關鍵詞類別,如“沒興趣”、“不想聽”,來篩查出疑似無效客戶,最后由人工來進行文本核對,確認為無效客戶后,將該客戶號碼納入凍結庫。凍結期內,座席將無法對凍結號碼進行外呼操作。
除了無效客戶的篩查,智能風控的出現,還為企業解決了兩大問題:
一、降低投訴率
屏蔽了無效號碼,促使座席人員進一步規范自己的外呼行為,頻繁外呼無效客戶的現象將得到有效控制,從而降低號碼標記和客戶投訴率。
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無需反復撥打無效客戶的號碼,座席人員將更專注撥打有意向客戶號碼,提升了座席效率,同時省去了反復撥打無效客戶電話產生的成本支出。
基于云的優勢,巨人網絡通訊匯智平臺的智能風控,能夠即開即用,無需采購及部署系統,大幅縮短測試周期,快速上線,及時滿足企業的使用需求。
(文章轉載于天潤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