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4月,對于安徽機器人事業來說,是熱鬧而不平凡的一個月中科大的機器人佳佳的銷售電話:4月中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發布中國首臺體驗交互機器人“佳佳”;4月下旬,2016年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在安徽建筑大學舉行;4月底,安徽三聯學院宣布成立全省首家專門培養機器人人才的二級學院——機器人工程學院。
新起點邁向新突破
機器人的迅速發展,離不開計算機技術、感知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其他技術的快速進步,更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
4月27日,國家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 -2020年)》,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機器人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水平,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10萬臺,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300億元,我國將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在生活方面,包括助老助殘、家庭服務、醫療康復、救援救災等在內的多個領域都將出現機器人的身影。在生產方面,工業機器人也將向中高端發展,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被視為產業“短板”的核心技術也將迎來突破。
去年,我省生產機器人本體2000余臺,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食品、建材、物流等行業。隨著應用范圍持續擴大,工業機器人生產高速增長態勢將延續,服務機器人研發生產有望成為產業新熱點。 “機器人產業是合肥智能制造產業中發展重點。 ”合肥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年初,合肥市服務機器人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應時成立,該聯盟集合中科大的機器人佳佳的銷售電話了中科大工程學院、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將針對當前制約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整合聯盟成員的技術研發資源,組織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研究成果共享與轉化,優化服務機器人產業鏈,推動服務機器人產業整體升級,提高合肥市服務機器人行業國內外競爭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目前,餐飲機器人、迎賓導購機器人、情感陪護機器人和教育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工作都在同步進行。
目前,合肥已有機器人產業鏈企業30多家,形成了產業集群。根據規劃,到2020年,作為合肥機器人產業的“領軍者”,高新區機器人產業鏈條將基本形成,培育3至4家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優勢領軍企業,集聚機器人及相關企業50家,合肥機器人產業產值將達到500億元。
新“伙伴”帶來新生活
機器人正日益走進我們的生活,很多電影也把機器人作為主角搬上銀幕。比如去年熱映的《超能陸戰隊》里,機器人“大白”憑借機智、溫暖、可愛的特點和萌萌的造型,贏得很多觀眾的喜愛。隨后還有《超能查派》《機械姬》等機器人題材的電影陸續上映。在這些電影中,機器人都成為人類關系緊密的伙伴,都具有豐富的情感和超高的智商,和人類并肩成為故事的主角。
在現實生活中,機器人應用也逐漸從傳統制造業走向服務業。 2014年底,合肥市首家機器人餐廳開業,從門口的迎客,到點單、炒菜、上菜,均是店里的30個機器人完成。這家新穎的餐廳很快抓住了顧客,特別是孩子的好奇心,每到周末都是客源爆滿。近兩年內,又有兩家機器人主題餐廳在合肥熱鬧開業。今年年初,合肥市某商業集團宣布,今夏全國首家真正的無人化智能餐廳,將在合肥濱湖新區開業,屆時迎賓、點單、收銀、配送、空盤回收、娛樂服務等環節,將全部由機器人完成。
機器人也正在由大城市向基層普及。近日,阜陽潁淮農商銀行營業部內請來一位機器人大堂經理。這個被稱作“小美人”的智能機器人能準確回答各種問題,向客戶指引、介紹銀行各類業務。 “她”身上帶有感應設備、自動識別位點,走動時接近人就自動避讓,不會與人相撞。據該銀行負責人說,“小美人”的加入是潁淮農商銀行推進銀行業務發展的創新抓手。目前,“小美人”具備了學習體系、知識表示、語義理解、推理及上層應用的完整架構,通過智能機器人云服務平臺,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設置體系。隨著后臺的強大,“小美人”將被輸入更多專業知識,屆時“小美人”可以回答更多問題。
在與人類交互體驗上,中科大出品的“佳佳”顯然更站在時代前列。 4月15日,作為中國首臺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的“佳佳”被帶到公眾面前后,引發全國媒體持續關注。在傳統功能性體驗之外,此次中科大首次提出并探索了機器人品格定義,以及機器人形象與其品格和功能協調一致。 “佳佳”除了顏值高之外,還被賦予了善良、勤懇、智慧的品格,成為新一代機器人“女神”。
新產業期待新支撐
隨著核心技術不斷被攻克,市場逐步被打開,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將誕生,這也敲響了相關人才培養的警鐘。目前在我省乃至全國,本科院校培養的機器人相關人才,大多從事原理研究、本體開發及特種機器人開發等,從事集成應用的綜合型人才較少。安徽三聯學院面對我省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才需求,經過細致調研,2014年起在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設機器人方向教學班,同時從學校其他專業遴選120多名學生組建機器人興趣班。今年在此基礎之上,正式組建機器人工程學院,以期彌補專業人才短缺。
除了人才培養外,在機器人研發方向上也存在產業創新力不強、高端產品缺乏、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相當一部分國內機器人廠商在演繹進口零部件、國內組裝,然后推向市場的“簡單拼湊”模式。因此,注重發展自主品牌也是機器人制造業中亟待重視的問題。 2008年以前,奇瑞汽車生產線的機器人完全依賴國外進口,處處受制于人。為了節約進口成本,更為了爭口氣,2007年8月,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9年初,埃夫特公司制造的第一臺機器人在奇瑞公司試用,其精準度和穩定性與進口機器人不相上下。自此,從奇瑞起步的埃夫特開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嶄露頭角。 2015年,埃夫特銷售工業機器人1350套,在自主品牌機器人中銷量全國第一,產值達6億元。
根據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未來5年,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等十大標志性產品將率先取得突破。根據我省規劃,今年我省將推廣應用3000臺機器人。機器人和我們的生產生活越來越密切,除了攻克技術難題外,和機器人有關的倫理道德、法律法規也是不容忽視的內容。如何防止巨大商業利益帶來的道德真空,以使科技更好地服務社會生活,必將引入更多的思考。
如需要了解產品詳情,可電話咨詢專業客服人員:15358521011(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