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物聯網雖處于行業發展初期,但物聯網這一概念的提出由來已久。在我國,自2009年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就被列為國家的五大新興戰略之一,在各大工作報告中也多次被提及,然而由于技術的不成熟和市場的不規范,物聯網長久以來一直發展慘淡。而近年來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推動物聯網迅猛發展,火速成為當前社會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那么對于物聯網你了解多少,物聯網的三個層次分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一、感知層——感知信息
作為物聯網的核心,承擔感知信息作用的傳感器,一直是工業領域和信息技術領域發展的重點,傳感器不僅感知信號、標識物體,還具有處理控制功能。
目前,在發達國家,其發展已芯片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如最早提出泛在網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已將壓力、磁、光等傳感單元集成在一個芯片中,而且芯片具備無線接入和自組網功能。
然而,傳感器國產化程度較低,其成本、性能和壽命尚不能滿足交通運輸物聯網信息感知的需求。據了解,交通運輸部正在和其他部門合作,研制滿足交通需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傳感器,并對市場產生了影響。如專業生產感知氣象信息設備的維薩拉公司,得知交通運輸部正在組織相關研究后,主動要求加入,其產品在國內也應聲降價。
二、網絡層——傳輸信息
傳感器感知到基礎設施和物品信息后,需要通過網絡傳輸到后臺進行處理。
目前,傳輸信息應用的網絡先進技術包括第6版互聯網協議(IPv6)、新型無線通信網(3G、4G、ZIGBEE等)、自組網技術等,正在向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寬的傳輸帶寬、更高的頻譜利用率、更智能化的接入和網絡管理發展。
據專家介紹,我國在道路建設中,沿路鋪設了大量光纖,但利用程度不高。物聯網采集到的海量數據,可以使這些道路光纖物盡其用。
三、應用層——處理信息
物聯網概念下的信息處理技術有分布式協同處理、云計算、群集智能等。
信息處理的目的是應用,交通物聯網的信息處理是為了分析大量數據,挖掘對百姓出行和交通管理有用的信息。此外,還需要建立信息處理和發送機制體制,保證信息發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比如,把宏觀的路網信息發送給管理決策人員,把局部道路通行情況發送給公眾,把某條具體路段的事故信息發送給正行駛在上面的車輛。
伴隨5G技術的落地,物聯網又迎來了新的發展熱潮,各種物聯網智能應用設備在社會上不斷涌現,為社會實現萬物互聯提供技術支持。物聯網表明如今社會往智能化方向發展已然成為必然趨勢,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助力各企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智慧城市的建立是當前物聯網的產業發展重心。相信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社會全面智能化、萬物聯網化的未來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