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先行區”,2021年前完成5萬個5G基站建設
資料顯示,省會城市中三家電信運營商全部取得5G試點資格的全國只有三家,武漢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城市是廣州、杭州)。武漢市政府對5G試驗網建設大力支持,2018年拿出900萬元財政資金專項支持5G網絡建設,有力促進了試驗網建設速度。
截至目前湖北全省已經建設5G基站1361座。軍運會前,在57處比賽場館、三環以內主干道、人流密集區將建成5G基站5000多座,現在各運營商正在加緊施工。
在推動5G建設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加快編制5G基礎建設規劃,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新(站)舊(站)并用、宏微結合的原則,分步實施5G基站建設,加快5G規模組網步伐。
2019年,湖北省建設5000個基站,滿足軍運會試商用需要,優先覆蓋武漢大型交通樞紐、軍運會場館等熱點地區;2021年前,完成5萬個5G基站建設任務,實現武漢市和宜昌、襄陽主城區全覆蓋,逐步覆蓋全省縣級以上區域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車站、機場、港口)、縣級醫院和3A以上旅游景區。
探索推進“多桿合一”試點示范,集市政照明、城市監控、交通信號、通信基站等功能于一體,資源共享。在武漢、襄陽、宜昌等地開展“多桿合一”示范道路、示范園區建設;鼓勵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重要交通設施等社會公共基礎設施資源向5G網絡建設開放。
突破“卡脖子”技術,建設5G創新驅動核心區
5G核心產業包括基站、通信設備、終端等,關鍵技術包括射頻芯片、光通信芯片、中高頻器件等。湖北省光纖光纜、高端服務器、5G承載網傳輸光模塊、5G“云網融合”及大規模天線陣列、高頻5G基站、5G天線、終端等有一定優勢,但在某些器件方面對外依賴程度高。
為突破“卡脖子”技術,搶抓國內外5G建設帶來的巨大市場紅利,鞏固現有優勢,培育新優勢,行動計劃提出,湖北將繼續提升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提升優勢產品供給能力,建設5G創新驅動核心區。
加快建設5G核心器件技術開發中心、產品分析測試平臺、產品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核心元器件研發和產業化,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支持中國信科集團發揮固移優勢加快5G系統解決方案研發,推動重要設備本地化配套,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形成固移融合全業務布局。支持華為、中興通訊、聯想、小米等企業在湖北省加快研發和生產支持5G功能的各類新型智能終端產品。
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中心,著力引進一批5G設備制造和服務企業,促進5G產業集聚發展,做大做長做強產業鏈條,建設國內領先的5G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基地,打造武漢“東湖網谷”。
打造標桿,實施5G行業應用“十百千”工程
計劃提出,湖北將實施5G行業應用“十百千”工程,以十大領域的典型示范應用為切入點,打造一批5G應用標桿示范項目。
重點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超高清視高頻和VR/AR/MR、遠程健康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和北斗位置服務、數字政府、智慧園區等十大領域的5G應用;面向世界軍運會、經濟發展、社會管理、文化建設、環境保護等應用場景,開展100個業務示范應用;孵化培育1000家應用示范企業。力爭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超高清視頻和VR/AR/MR、智慧教育、遠程健康醫療等五大領域應用走在全國前列。
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利用5G網絡加快企業內外網改造,推動網絡與PLC及主流的工業協議兼容,助力企業提質增效、降本去存;建設20個左右行業的企業級平臺,培育2到3個全國一流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5G+智能網聯汽車,建成武漢、襄陽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中心,配套建設200公里以上的開放測試路段,2020年首臺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
推動高清視頻和VR/AR/MR應用。以世界軍運會為突破點,從視頻采集、協同制作、多渠道播出、實時互動等方面進行應用創新,實現5G+4K直播、推動智慧廣電和新視頻應用,慢鏡超高清VR/AR視頻助理裁判、超高清第一視角VR視頻等5G超高清視頻應用。
5G+智慧教育,支持基礎電信運營商聯合省內高校、省級以上示范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探索5G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創新,推動智能教育在全息遠程互動教學、生動MR課堂、校園智能化管理等領域應用。
5G+健康醫療,加快5G技術在移動急救、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護理等醫療健康領域示范應用;在武漢選擇1至2家三級甲等醫療機構與對口協作的縣級醫療機構合作,利用5G技術開展遠程手術醫療服務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