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及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成熟及應用,社會生活的智能化、智慧化程度持續加深,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將迎來更大的變革。
萬物互聯的場景中,機器之間如何實現對話?萬物怎樣實現聯系?指令如何下達、接收和執行?這就要用到標識解析體系——支撐工業萬物互聯互通的神經樞紐。
近日,以“賦能工業,創新驅動”為主題的2019中國工業互聯網標識大會在武漢黃陂舉行,這也是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首個專注于標識的全國大會。會上,來自產業鏈各方的領導和嘉賓,共同探討工業互聯網標識賦能實體經濟,促進傳統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等主題,解讀了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生態發展及產業政策。
標識體系是萬物互聯的樞紐
消費互聯網,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業互聯網,能夠讓物與人、物與物展開對話,實現人、機、物互聯,特別是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由于物的數量龐大,工業互聯網將成為一張有別于消費互聯網,以萬物互聯為核心的巨大的網絡。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就是幫助這張巨大的網絡實現實體和虛擬對象的定位、連接和對話的新型基礎設施。
當前,我國非常重視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表示,我國目前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方面所做出的積極探索,無論是規模還是深度在全球尚屬首例,難度大、場景復雜,是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試錯。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解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可以類比于傳統互聯網中的域名解析系統(DNS)。在互聯網中,DNS負責域名與IP的映射解析,用戶輸入網址就可以看到想看的內容,這背后就是DNS域名服務器在發揮作用。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同樣需要一套能夠滿足“萬物互聯”的標識解析體系。標識解析體系通過為企業每個產品、零部件、機器設備等賦予唯一的“身份證”,并透過解析系統,對機器和物品進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詢,幫助制造業企業解決信息化過程中的數據孤島難題,逐步形成工業制造的“www.”世界,讓從業者和消費者可以在線定制產品、管理生產。可以說,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互聯網的“中樞神經”,是實現工業全要素、各環節信息互通的關鍵樞紐,是工業互聯網安全穩定運行的核心基礎設施。
標識解析體系為全球制造業發展和工業互聯網普及提供關鍵資源和基礎服務,以及跨地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全球信息互聯互通能力。一方面,標識解析體系可以打通產品、機器、車間、工廠等全要素,實現底層標識數據規模化采集、信息系統間數據共享。另一方面,利用標識可以打通企業設計、制造、物流、銷售、售后等全生命周期,實現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標識節點是業務發展新抓手
作為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頂層設計的支撐單位和國家頂級節點的建設運營單位,中國信通院近年來在工業互聯網及其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國信通院牽頭起草《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及《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文件;服務地方,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在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建立了工業互聯網的分支機構,與江蘇、浙江、湖南、貴州等地緊密合作,多處辦事處也在籌建中;構建網絡、標識解析、安全等平臺,推動產業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工作。
按照開放兼容、應用為先的原則,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設計為國家頂級節點、同國家頂級節點相連通的國際“根”節點、二級節點、遞歸服務節點4個層次。
中國信通院負責建設和運營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目前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武漢五大城市陸續完成部署上線,初步形成“東西南北中”的服務架構,其中武漢國家頂級節點于2018年11月22日啟動上線,也是全國首個上線運營的國家頂級節點。加快建設以國家頂級節點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探索標識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全面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是推動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
國家頂級節點是我國范圍內最上層的標識服務節點,能夠面向全國范圍提供融合性頂級標識服務,以及標識備案、標識核驗等管理能力。
二級節點是面向特定行業或者多個行業提供標識服務的公共節點,既要向上與國家頂級節點對接,又要向下為工業企業分配標識編碼及提供標識注冊、標識解析、標識數據服務、運行監測等功能,是推動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應用發展和產業生態構建的重要環節,是推動標識創新服務,推廣標識解決方案,推進標識產業繁榮,構建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重要抓手。二級節點向各地方和各行業開放,是各地和相關產業參與國家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借助工業互聯網實現工業轉型升級,搶占新一輪發展機遇,建立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重要資源。目前二級節點的建設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應用驅動,基于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二級節點;二是協作共建,鼓勵多家企業共同建設二級節點;三是政府引導,通過政策措施鼓勵二級節點建設。
目前,我國二級節點架構建設模式、運營要求、指導準則已經基本完成制定并發布實施,截至2019年7月31日,已有17個二級節點實現上線運營,覆蓋了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工程機械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