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大漲手機滯漲
我們先來看看,小米Q2的“成績單”: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本季度收入5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8%,經調整凈利達到36億元,同比大漲71.7%。結合Q1業績,財今上半年小米總收入957億元,同比增長20.2%,調整后凈利潤57億元,同比增長49.8%。小米CFO周受資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上半年總體處于穩健發展態勢,凈利潤超市場預期。
賬面好看不等于小米手機賣得好。從銷量上看,今年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為3210萬部,而去年同期是3200萬部,只增加了10萬部。另據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機銷量1.9億部,同比降低6.0%,而小米同期在國內的銷量則大幅下滑近20%,國內市場份額僅為12.3%,排第四位。
以手機起家的小米在手機銷量滯漲的情況下,凈利為何仍然大漲?這背后有兩大因素:一是提價,小米的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在中國大陸和境外較去年同期分別提升了13.3%和6.7%。售價在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占全部手機的32.3%。二是海外市場的貢獻,海外市場、尤其是印度市場的強勁表現,讓小米在全球市場上總體保持了穩定。
以低價格獲得用戶,是小米成功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但是現在價格上去了,是不是會對未來小米手機的銷量造成影響,這個值得觀察、探討。
IoT業務能否成為新支柱?
與手機銷量滯漲不同,小米的IoT業務卻發展得如火如荼。小米于今年年初正式啟動了“手機+IoT”雙引擎戰略。上半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實現銷售收入270億元,同比增長49.3%。
相關業務最大的亮點是電視和空調。上半年剛開始規模化銷售的米家空調,出貨量已突破100萬臺。小米電視的全球出貨量更是高達540萬臺,同比增長64.9%,進入全球第五,穩居中國第一。不僅如此,小米還將智能電視業務帶到海外市場,在印度智能電視市場連續五個季度銷量第一。
此外,截至6月30日,小米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計算機)達1.96億臺,同比增長69.5%。小米旗下的智能語音助手小愛同學總累積激活超1000萬臺,月活躍用戶超過4990萬人,已經成為國內最活躍的人工智能語音交互平臺之一。
分析認為,在手機整體市場萎靡的大背景下,小米手機將持續面臨不進則退的境遇,而且在國內市場還要面對華為、OPPO以及vivo這樣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小米在這塊領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這是因為其在生態領域先人一步的布局,未來這塊業務能否取代手機成為小米的新支柱也或未可知。
投資領域慧眼識珠
最后我們在再來看看小米的“副業”。在本次財報中,小米的投資成績頗為亮眼。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共投資超過270家公司,總賬面價值人民幣287億元,同比增長20.8%。
以最近火爆的科創板為例。科創板的設立,終于讓大眾發現,原來小米不僅是手機公司,還是科創投資大佬。目前科創板企業中,有8家企業與小米或者雷軍有關,分別是金山辦公、九號智能、石頭科技、創鑫激光、聚辰股份和已上市的樂鑫科技、方邦股份、晶晨股份。樂鑫科技主要從事物聯網Wi-FiMCU通信芯片及其模組的研發、設計及銷售;方邦電子主營業務為高端電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晶晨股份主營業務為多媒體智能終端SoC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
從小米目前的投資情況看,小米的投資大都圍繞自身核心業務,“參股而不控制”,加強產業鏈協同能力的同時,也尊重企業和合作伙伴的自主發展,并以小米的技術、供應鏈、品牌為其賦能。
投而不控,緊密合作,已經成為小米投資的重要邏輯。當然也有人質疑,小這么做或將影響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控制力。但不管怎么說,小米通過投資來為構筑自己的生態服務,從中也將獲利。就如在制作芝麻醬的同時,產出芝麻油一樣。而這個也將有助增加小米未來發展的厚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