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人民被垃圾分類逼瘋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吸引各路吃瓜群眾圍觀,很是熱鬧了一陣,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很可能吃瓜吃到自己頭上。氣溫連年攀升,最近這1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大片的森林、草原被破壞,無論是極地還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都發現了塑料垃圾,環境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動物深受各類垃圾的困擾,那些因為吞食垃圾而死的鳥兒,被釣魚線扼住命運的喉嚨的海獅,大量死去的企鵝,被垃圾覆蓋的海面。生活中不經意丟棄的垃圾就這樣毀了它們,人類不是獨立存在的,是大自然中的一環,地球上的每個生物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今天造的惡,明天不還以后也要還的。
經過多年的環保宣傳,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垃圾分類一開始實施可能會帶來一些困擾,相信多年后回想這一刻會感激這一決定,環保不是喊口號就能起作用,行動起來,才會有變化。上海是從去年的7月1日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至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國29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也開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的實施面臨多重挑戰,首先就是個人素質問題,圖方便隨便扔的情況依然存在,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和管理問題,垃圾處理機構對分類垃圾的處理問題等。垃圾分類任重而道遠,驟然實時肯定是有些不適應的。其實物聯網技術已經應用于垃圾分類,讓大家不再糾結如何分類。
物聯網技術已經應用于多個領域,在垃圾分類領域是怎么起作用的呢?利用物聯網卡傳輸數據,通過自助交投、自動稱重,實現方便快捷的廢物回收,通過微信小程序、app進行操作,還可以查看賬戶信息,獲得積分,可以用積分兌換東西,對民眾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物聯卡商城(www.wlk.cn)表示,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能源管理等領域,從從領取垃圾袋到投放垃圾都是智能化操作,居民還可通過廢品回收獲得一定的收益,整個過程只需要通過app便可完成,對于華景保護工作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