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也逐步呈現在人們視野,相比3G、4G網絡,5G技術在數據容量和網絡速度上將會是一項質的飛躍。對于普通用戶而言,5G相比4G在視頻觀看、下載速度以及網絡覆蓋等方面將更具有明顯優勢。
按照目前進程,2015年己啟動5G技術標準研究工作,2016年開展5G技術性能需求和功能評估工作,2017年底啟動5G技術候選方案征集,2019年完成標準制定并開始試行商用,2020年后逐步推廣普及。
在現代信息技術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曾作為兩大重要分支的IT技術和CT技術己逐步走向融合,嶄新的M-ICT(萬物移動互聯)時代也己經到來。M-ICT時代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無縫連接,需要更加高速的無線網絡作為支撐,這正是物聯網成為5G理想應用場景的重要原因。
物流產業作為物聯網發展戰略規劃的課題之一,成為物聯網十個重點領域之一。智能物流成為物聯網應用的目標,當前對智能物流的診釋還停留在技術層面,比如物流產業中的傳感器應用。
傳感器應用于各種運輸工具以及倉儲管理、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過程中,包括物理量和化學量特種傳感器產品、成像傳感器產品、光電傳感器產品等。在特殊裝備物流、冷鏈物流及危險品物流等領域,傳感器產品的普及率相時較高,但是整體仍與國外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物流傳感器產品制造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技術水平的競爭方面.更體現在產品功能的沒計以及物流應用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方面。
目前,我國尚未形成針對物流應用的傳感器制造產業,這與傳感器應用的通用性有直接關系。物流業對傳感器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較高。由于物流過程涉及倉儲、運輸、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多個環節,無論是應用于物流設施設備上的傳感器產品,還是使用在物流標的物上的傳感器產品都需要具備可靠的性能,達到工業級產品的標準。因此,物流傳感器產品制造企業更需要從物流過程入手,深入理解行業特點,通過提升技術和產品的定制化設計能力獲得市場競爭力。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在物聯網技術應用方面,新型傳感及傳感節點技術、傳感節點組網與協同處理技術、物聯網軟件及系統集成技術、物聯網應用抽象及標準化技術、物聯網共性支撐技術等能夠廣泛應用于物流行業,實現信息獲取和網絡傳輸,從而為貨物跟蹤、產品追湖以及物流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撐。物聯網協同感知技術、樣本庫共性技術、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傳感器等的推廣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提升了企業和監管部門對物流過程的管理能力,在冷鏈物流、危險品物流、特種裝備物流以及散雜貨物流等領域的應用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