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作為我國未來新興信息技術產業培育的重點對象,將會在車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消費品行業產生巨大發展動力。物聯網的產業鏈可劃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個環節。上游主要為感知層中傳感器、芯片等設備的生產商;中游主要為網絡設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下游主要為中間件及應用開發商、系統集成商、服務提供商等。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市場規模尚未完全開發。
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對當前信息產業的重新劃分,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形成新的市場規模,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對原有的產業進行改造升級,主要體現在物聯網技術的更新換代;二是對己有產業的橫向開拓,表現在物聯網應用領域的延伸和擴張;三是繁衍出新的市場和服務。
我國傳統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農產品存在著參與主體、中間環節過多等客觀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的信息化水平。
首先,質量追溯難。傳統鮮活農產品流通方式和運輸服務的不完善,造成在運輸過程中各個環節不能很好的銜接,流通半徑過小。一旦在消費者手中出現問題,將很難找到責任源頭,消費者權益根本無法保障。
其次,信息不對稱。傳統鮮活農產品銷售網絡發展滯后,使得農產品信息具有不對稱的特性,容易形成檸檬市場,好品質的農產品不能賣到好價格,差品質的產品卻以次充好。供給信息和需求信息為單向傳遞,造成信息滯后和信息失真,不可避免的產生牛鞭效應,增大市場營銷的不穩定性。
再次,資金結算落后。在鮮活農產品流通環節中,政府雖然鼓勵電子結算,并在批發市場建設電子結算中心,但電子結算的使用率仍然偏低,批發市場仍然多以現金結算為主。資金結算手段落后,導致農產品供應商的資金周轉速度下降,從而盈利能力降低。
物聯卡(深圳)科技資訊指出,智能物流能夠實現車輛定位、貨物跟蹤等基本功能,并且能夠實現運行統計、電子圍欄、短信通知、系統集成等擴展功能,可以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提高車輛調度竹理與在途監控水平,增強物流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由于物流業務的實現主體是物品,物聯網與現代物流有著天然緊密的聯系,其關鍵技術諸如物體標識及追蹤、無線定位等新型信息技術應用,能夠有效實現物流的智能調度管理、整合物流的核心業務流程,加強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消耗,從而降低物流成本,減少流通費用、增加利潤。
跟據中國物流權威機構推算結果,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百分之一,則可以在貨物運輸、倉儲方面節能降耗1000億元以上,帶來1300億元左右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