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在物流業的運用以摒棄傳統物流產業的低效率、高成本、高失誤率為目標,將極大地改變物流產業的運作模式。利用物聯網感知各業務流程物流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自動、快速處理,為智能物流決策系統、智能物流流程運作系統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使各業務流程得到進一步優化。
在發達國家,生產資料經營中通過配送實現的份額,美國己達到31%,英國為59%,德國為61%,日本為69%,且為社會生產節約成本10%-20%。客觀地說,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現代物流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從2003年開始,我國的物流業全方位快速推進:全社會對物流的認識更加深化,現代物流業已納入全國與各地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中國物流業總量增長迅速,逐步形成了以市場調節為主的運行機制;各級政府加大了對交通、通訊等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與物流交通的交通運輸、信息通訊、倉儲、包裝和配送等各行業都有了較快的發展。
2012年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二五”物聯網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中國要在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范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物流領域是物聯網相關技術最有現實意義的應用領域之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將直接推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促進物流行業走向集約化、智慧化、智能化。
因此,基于物聯網的城市配送體系業務層的主要任務是實現配送網絡的構建、信息系統的構建及二者的集成交互過程設計,業務層的目標是實現城市的集散和服務功能,進而更好的支持四大基礎功能和生產功能,滿足其對于生活物資、原材料、零部件的配送需求。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物聯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物聯網產業的總產出占據了經濟總產出的一部分,因此,物聯網產業總產出的增加必然促進了經濟總量的增加,進而拉動了經濟增長。
傳統物流運輸中,運輸的種類和風險、物流過程中的運輸環節和動作方式、以及物流企業的服務,都影響到物流運輸的成本和質量。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使物流信息全面感知、自由流動、高速處理的特征,有利于打破傳統物流的時空界限,縮短物流活動的時間滯差,減少了物流活動的交易時間和交易成本,提高了物流活動效率,使得國民經濟向快節奏化發展,推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