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伊始,人與人的第一聲交流就意味著“連接”的開始。在農耕文明時代,“連接”僅以語言溝通和書面文字溝通的形式存在;工業文明時代,無線電臺、電報、電視等使人類連接方式稍具多樣化,但這些方式所產生的信息多具有單向性特點,缺乏互動性;互聯網時代,人和人開始通過網絡進行復雜交錯的互動連接,及時通訊工具、社交網站、電子郵件等等使人類連接方式更具多樣化、多維化;物聯網的興起,進一步拓寬了人類溝通范圍,不僅使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溝通成為可能,而且使萬物之間的連接更密切、更即時。“連接”即產生數據,隨著人類連接方式的多樣化、多維化、高級化,所產生的數據量不斷增加。
從物流配送體現來講,我國基于物聯網的城市配送體系管理層將從體系的性能管理、資源管理、標準化管理和人員管理幾方面入手,根據監測調控層的指導和業務層的信息反饋,給出一套標準的管理框架;管理層的目標是實現城市的管理功能和創新功能;根據管理內容的不同,其與物聯網對接的層面也有所區別。
其中,性能管理將從成本管理和客戶滿意度兩方面進行,將與物聯網技術的傳輸層和應用服務層對接;資源管理將從物流設施和物流設備兩方面進行,將與物聯網技術的感知層和傳輸層對接;標準化管理將從城市范圍內行業標準化水平和企業標準化水平進行管理,將與物聯網的傳輸層和應用服務層對接;人員管理將從團隊建設和人員考核兩方面進行,將與物聯網的應用服務層對接。
例如,在收貨階段。傳統的配送中心的收貨工作大都是由人力完成,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錯。但是應用物聯網技術之后,特別是RFID技術和智能穿梭車技術,收貨工作就變得簡單有效而且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優化了作業流程,提高了效率。
再例如,在在分揀階段,現代物流配送不同于傳統的配送的每種貨物單獨配送的模式,現代物流的配送有共同性和混載性的特性,配送方式多樣,配送更多偏向于多品種、小批量。所以分揀這一環節的工作內容復雜而且工作量很大。而傳統的分揀作業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物流的發展,既浪費人力物力,又浪費時間,還容易出錯。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在我國產業升級政策及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快遞業務、綠色物流、冷鏈物流及電商、移動互聯網等帶動的多種物流業態迅速發展,高技術制造業物流、裝備制造業物流等的需求也將快速增長。使物流產業在保持持續增長的基礎上,通過新興物流業態的萌生及快速發展使物流的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而物聯網由全面感知層、網絡通信層、綜合應用層組成的協同體系對物流產業服務鏈進行整體運作,使服務鏈中的供應商、生產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等物流上下游主體間能夠信息共享,實現服務鏈各企業協同一致、協調運作,優化服務鏈效率。通過物聯網對物流各流程的運用,減少人為過失,內部流程協調運作,使各項業務流程優化并得到升級,從而對整個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