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智能)隸屬于中集集團,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雙軟認證企業。中集智能通過將傳統裝備與智能信息技術相結合,開發了新一代工業裝備智能化與系統化解決方案,并在各領域內成功應用,致力于實現工業裝備的智能化,以及裝備在互聯網平臺下的可視與可控,通過與行業的強關聯,串聯世界貿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1、物聯網是“物”的互聯網
集裝箱是全球貿易傳遞的承擔者,全球貿易的80%都是通過集裝箱傳遞完成,從賣家到買家,中間需經歷物流、保險、貨代等一系列的流程來實現買賣雙方的物資傳遞和交付。但是作為串聯整個世界貿易的集裝箱傳遞和作業管理目前卻并非是最有效的,在運輸過程中的位置、狀態并不能實時掌控,這對集裝箱的運營管理和世界貿易以及全球供應鏈的作業極為不便。
中集智能成立的“初心”,就是基于傳統集裝箱的基礎上,研發出能“告訴”我們位置和狀態的集裝箱,就是集裝箱的物聯網。在傳統的縱深行業上,使產品智能化,定位于縱深的應用平臺。物聯網應用均是將“端”“管”“云”與傳統行業結合,且物聯網的優勢就是行業強相關,只有深入了解行業,才能做大、做實、做強。企業必須集中精力做一個領域的事情,深入行業內部,做到最專業,找到傳統行業轉型的立足點。
2、物聯網是給傳統產業安裝智慧的大腦
經過工業1.0到工業3.0的發展,工業界和我們的世界有了健壯的四肢、心臟等強大的功能性器官,但還只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而工業4.0就是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等技術為傳統工業和行業裝上大腦,在機能強大的功能性器官基礎上補充智慧化的分析、決策和大腦,不僅四肢發達,而且頭腦聰慧,串起整個行業,實現物的整個產業鏈的智慧化,物聯網是整個產業鏈智能的基礎。在物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基礎上,使買賣雙方更加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譬如傳統的行業在產品售賣之后,比如聯想銷售完電腦,很難與客戶產生粘性,但是通過物聯網的信息化共享和記錄,企業可串起自己的客戶;再比如售后服務之類,便可推斷產品的維修周期等,在有力的數據基礎之上,主動提供售后及其他相關聯的精準服務,由此便可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使產業鏈更加服務化、有效化。
再譬如由智能集裝箱衍生出的危險化學品罐箱的物流效率、運輸安全與精益管理在市場上也有著十分強烈的需求,如汽油、煤油、酒精、工業氣體、天然氣等罐箱的物流配送效率、安全監管、精益運營等都需要物聯網技術。如各大醫院的液氧罐的日常運營與管理問題,以往氣體公司都是通過經驗對液氧罐的日常使用消耗量進行配送管理,現在通過在閥門的位置裝備壓力傳感器、液位傳感器等,再通過授權設備同步上傳至平臺,實時掌握每個氧氣罐的使用情況,使派送、囤貨、結算上更加合理,實現此類行業的物聯網可視化、透明化經營,僅管理的可視化便可創造大量的商業價值。
3、物聯網企業搶占平臺戰略先機
中國的企業經常會碰到一個頭痛的問題,就是同行業的競爭往往采取的是價格戰,但是反思一下,iPhone、小米此類的智能手機為何沒有明顯的價格戰,原因是生態系統的建立。例如iPhone的生態系統,手機不只是手機,也是內容的獲取者和承載者,打電話甚至占不到總功能的十分之一。iPhone和小米也是沒有價格戰的,因為關聯的用戶層不同。iPhone是通過平臺來進行交易,通過交易層控制價格,內容服務端也由iPhone自己負責,那么就不存在價格的競爭壓力。
中集智能公司目前在做的就是智能集裝箱的生態平臺,類似于蘋果的App Store一樣,智能集裝箱本身類似于App Store的接入口、手機,就像iPhone和App Store的關系一樣,其他的集裝箱廠商都可以加入到平臺,公司通過平臺向業主提供服務,屆時我們就不會關心是誰在做集裝箱,因為平臺和交易是由我們決定,我們主要做內容和交易的服務,屆時我們就可以提供更高的性價比服務,推動整個產業的應用和終端的開發,最終形成這樣一個集裝箱生態圈。
另外,統一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對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國在NB-IoT上的部署,對于推動我國的物聯網事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各大商業巨頭、運營商也紛紛投身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于早期對的物聯網應用的投入,現如今各大巨頭著重去做芯片,解決物連接到互聯網的基礎技術和通道問題。
此外,應用是一個縱深性很強的領域,在物聯網發展初期并不能帶來很好的效益,相反的芯片、模組、通道和公共平臺的鋪設,將決定物聯網的行業布局。積極部署物聯網行業的統一標準,對垂直行業的發展十分有利,如果僅僅做泛泛的物聯網企業,沒有標準的推行制定,行業的發展并不能長久。在標準化制定下的企業,哪怕只做一個標準化貼牌的終端公司,都是可以有所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