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自誕生起一直是各國關注的焦點,對經濟的影響不可小覷。物聯網的應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場規模預計能達到萬億級,在全球經濟疲軟的態勢下,物聯網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劑。因此對于各個國家來說如何借助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來推動經濟實力的提高是需要謹慎面對的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發展物聯網產業比較的早的國家之一,其明顯的優勢也有很多:首先,政府重視度比較高,自從1999年中國開始傳感網領域以來,政府制定了一些相應的政策用以支持物聯網的發展。我國還是物聯網研究比較早的一個國家,參與了傳感網國際標準的制定。其次,應用領域比較廣闊。應用涉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用戶群比較多,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物聯網涉及的各個領域的發展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再次,經濟、網絡、產業均具有發展優勢。我們國家具有非常雄厚的經濟實力,中國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實體。我國無線領域發展迅速,覆蓋面迅速增加,具有比較廣闊的覆蓋領域。
但是,由于西方發達國際對技術的封鎖,我國在發展物聯網產業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首先,安全與隱私問題。這也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主要由一些關鍵技術比較落后引起的,同時物聯網許多技術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以及競爭力起到了削弱作用。網絡信息接入層存在未統一的協議,在進行信息傳送與互換時存在泄露問題,需要制定進一步的安全隱私方面的政策與規劃不斷完善物聯網的發展進程。其次,技術標準不統一。雖然我國是傳感網領域標準主導國之一,但是許多標準未制定或制定比較滯后,我國建立了一些列的工作組以保證標準制定的統一與完善。再次,應用集中面比較小。雖然我國應用領域比較多,但是目前主要集中于企業內部方面,對于外部缺少聯系,并且有些領域有應用,但是應用程度比較低。我國雖然能夠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但是未發展成熟,產業價值鏈的許多環節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無論是用戶、企業、高校還是政府,對物聯網產業的理解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或者說存在理解誤區。往往是搞技術的人不懂市場,懂市場的人又搞不好技術。想買產品的人無處尋覓,想生產的企業又不知從何下手。也就是需求與供給不能很好的匹配。這也是現階段我國物聯網產業面臨的一個現實情況。作為高新技術產業,任何現有的經驗可能都很難適應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需求,而且物聯網產業涉及面廣并且處于起步階段。企業一般不愿意承擔科研探索的風險,政府應加快對科研團隊的培養與核心技術的研究,如可以設立物聯網產業博士點或工作站、建立專家智庫等,同時創造條件吸引國外精英來我國從事開發研究工作。
另一方面, 中國很多年輕人才有技術、有理想但就是沒有資金。物聯網產業急需新鮮的血液,畢竟這一前沿性、智能性的新興產業要靠大量的年輕人。而現實的情況是銀行的貸款很難,民間借貸成本太高。種種障礙限制了大家創業的腳步。我國政府應該設立更多的創業基金,不但要在發達的東部城市,也要把基金深入到中西部地區。也許中國的“喬布斯”就在這批青年隊伍中,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有自己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