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不知道美國總統是誰,但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這兩個名字你一定聽說過。這么說或許有些夸張,但足以說明這兩個ID的熱度。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一批新技術的落地,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從高冷的少年,變成了各種光環加身的明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方方面面的聯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聯網,什么是人工智能?讓我們暫時拋開官方的定義,先思考一下是什么讓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產生了價值?大數據的出現讓一切“物”數據化,這本身并沒有什么質的變化,數據依舊是數據,最多也只是變成了有規則的數據而已。但是當這些數據遇到另一個因素:社交,就如劇烈的化學反應一般,產出了DATA的另外一個屬性:價值,于是有規則的數據變成了可以估值的規則數據,而正是這些可以估值的規則數據成為了讓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產生實際價值的珍貴土壤。細細探究起來,這其中起到重要催化作用的因素正是社交。
新的社交形態中,物與物的社交即為物聯網,物聯網與社交網絡交融,連接的每一個“物”(諸如樓房、汽車、商場)不斷產生信息并與“人”進行交互,同一時間還有其他的“人”和“物”同時進行交互,彼此之間又會產生二次交互、三次交互,就如同人腦對于信息的處理方式。
在我們談論這么久的智能家居之后,我們常常會想,智能家居家裝的未來在哪里?而這個未來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最終得出的見解,自然衍生到了所謂的人工智能!
當你下班回到家,在沙發上“葛優躺”時感覺有些熱,但又實在懶得動,這時對著空調說:“把溫度調低一點!”空調立刻就自動執行了。然后你起身想做一頓簡餐,走到冰箱前問: “冰箱里有哪些食物快過期了?"話音剛落,冰箱面板就顯示出來了。這種感覺是不是爽爆了?
但隨曾物聯網技術不斷演進,人們對于10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裝置需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能裝置,多數朝以下五個面向發展
感官體驗:接下來的裝置將越來越著重人們的感官體驗,最明顯的包括視覺效果、圖像質量不斷提升,甚至是 VR/ AR的質量。
1、安全:10T裝置己經不再是過往那種死板的連接裝置,而是隨時不間斷在連網,因此在安全更新上,多數都朝向持續不斷更新,例如指紋視網膜技術的門鎖。
2、語音:越來越多產業己經意識到,人們跟物件的互動將從「觸控」朝向「語音」的方向走,以目前來說,語音辨識將會變得相當重要,接下來,甚至連語意辨識能力、支持語言的多寡等也將因為機器學習的發展,而讓裝置具有決定性的戰略地位。
3、姿勢、手勢:對于有些特定的裝置(好比說智能冰箱、智能監控)加入姿勢或手勢的辨識,將讓人們愿意用更多的方式接觸、使用10T裝置。
4、延伸性:10T裝置的挑戰在于要探討怎樣讓企業、消費者愿意去使用、以及如何使用,這中間的一個大前提是產品延伸的問題,像是裝置本身的實用度,裝置跟人、裝置跟裝置之間的溝通能力等等。
比如,人們在廚房可以直接叫咖啡壺煮咖啡,在這同時也可以問時間、問電影時刻,甚至幫忙訂票,并且還可以「呼叫」客廳的 WiFi音響播放音樂,遠端的音響接受到指令,就可以連接咖啡壺詢問主人要播放哪一首音樂,真正落實裝置互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