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說:“伴隨著生產力的解放與進步,生產方式也會隨之而革新。生產方式是人們謀求物質資料的方式,在謀求的這一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即為生產關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物聯網技術”也是第一生產力。物聯網是RFID技術、傳感技術、信息技術、智能計算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等人類智慧的集成創新,是溝通物理世界與網絡世界的物聯空間。它將極大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帶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生產方式的變革。
在物聯網的應用方面,可以說,物聯網關聯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智能電網。以往的電網在運行上存在的問題之一是電網利用率不高,電網因各種事件造成的損失較大。據統計,美國每年因電網擾動與斷電而造成的損失高達790億美元,而電網的利用率僅僅只有55%,而我國的損失將更高,一方面我國很多的地區由于電力緊張而造成工廠停工,造成經濟損失大,另一方面電力浪費現象又十分嚴重。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智能電網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很多的環節,時刻偵查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的過程以及用電供電的故障,還能讓通過其他形式如風力、水力所發的電能夠接入主網而補充電量,解決電量不足的問題。還有,遠程抄表省去了許多原來抄表員的工作,在電表上安裝一個物聯網的芯片,用戶的用電情況隨時傳達到管理人員。
在智能交通方面。交通關系到每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交通狀況不好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直接的后果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美國因交通堵塞造成的年度經濟損失高達872億美元,占美國GDP的1.5%-4%,汽車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二氧化碳總量的22%。我國的每年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更是驚人。通過在交通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減少交通事故,提高人們出行的效率,同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率。據統計,北京和上海通過在道路上埋設感應線圈和利用無線傳感技術,道路效率和平均車速均提高15%,顯示出物聯網技術在提升交通效率方面的巨大潛能。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指出,根據物聯網的應該分析,我國在發展物聯網方面應該進一步加緊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競爭力,加快發展我國物聯網產業,促進物聯網應用方式的拓展,這有利于構建較為合理的現代產業體系,走新型的工業化道路,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層次的融合,帶動傳統產業如資源消耗性產業的加快轉型升級,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進行物聯網產業發展、競爭力研究、應用能力,有利于在新一輪的產業競爭中占領制高點,避免像前兩代信息技術一計算機、互聯網那樣,我國只能落人于后、被美國牽著走的現狀。
目前,物聯網技術源自于美國,但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掌握物聯網核心技術的少有的幾個國家之一。例如,由我國自行研制的TD-SCDMA,是4G網絡的三大標準之一,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贏得很多國家或經濟體如歐盟等采用該種標準,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在物聯網產業上加強研究可以構建我國符合科學發展的產業結構。并且,物聯網產業消耗資源少,卻能提高管理及生產效率,符合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選擇。我國的很多傳統產業由于具有資源消耗過度、對環境污染嚴重等缺點,急需用信息技術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除此之外,物聯網產業涉及的產業鏈很長,許多新的行業和工業門類因物聯網技術而被催生,需要很多初級、中級、高級的就業人員,因此可以緩解我國緊張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