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作為一種具有應用廣域的技術,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是深遠的。物聯網將改變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社會心理與思維方式。例如電子監控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但物聯網在電子監控方面的能力是一把雙刃劍,在重要的社會價值背后存在著相當多的風險。如何在物聯網技術的“塑造”階段避免其對人類帶來的不良影響,與人類共生,將是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比如現在的一些技術雖然體現出人類的高超智慧,但是卻可能給人類帶來危險或毀滅性的災難,前者如轉基因技術,后者如核技術,在評價那些技術時顯然應該把技術的應用是否為人類帶來福利考慮進去。
美國學者理查德·A·斯皮內洛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和道德方面通常很難跟上技術革命的迅猛發展。而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抓住信息時代機遇的同時,卻并不總是能意識到和密切關注各種風險,為迅猛的技術進步所付出的日漸增長的社會代價。這是一個美國學者對中國的善意的提醒,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
互聯網時代,人們借助網絡獲取信息、娛樂、購物、交流和工作等,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和傳播的能力已逐漸弱化,加劇了孤僻、自閉等一系列心理疾病的產生;同時,長時間的網絡生活,雖然“天涯若比鄰”,但真正的鄰居己變成陌生人,現實中的人際交往越來越少,網絡中的人際交往更加空洞和冷漠。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90%的青少年沉溺網絡是從“宅”在家里開始,其中三成青少年最長一周或更長時間“宅”在家中,癡迷于虛擬世界,不愿意多與陌生人接觸,不愛結識新朋友。在物聯網時代,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多信息,在更大的范圍內活動與生活,同時智能化操縱的成就感也將會產生更大的依賴性與惰性,讓現實人際交流的需求和頻率大大降低。長此以往,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障礙將越來越大,人際關系將越來越淡漠,最終形成“個人世界”。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指出,物聯網技術的出現,是人類再次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社會面貌的質的改變與提升。從表象看,物聯網的出現將會極大的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從人類精神世界與哲學層面上分析,物聯網技術將促使人們更加深入認識自身改變人類思維方式和思考深度,從而改變著人們的行為與認知。
從科技哲學層面思考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人類必須達成主客觀的統一:最大程度上防止和消解物聯網技術異化,讓其在連續性和階段性統一中自由和揩的發展。目前物聯網己經引起很多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我國必須大力推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堅持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的統一。一方面,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努力縮小經濟和技術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不能亦步亦趨地緊隨其后,一味照抄和模仿,而是應該根據當前實際情況,通過經濟體制的革新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物聯網技術的自主創新。
同時,我國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要警惕可能的“成長陷阱”,即物聯網產業的快速增長不僅沒有帶來多數人福社的增加,反而積累和造成大量的問題或矛盾。要避免這種可能的“成長陷阱”,實現物聯網技術的自由和諧發展:首先,國家政策要先行,政府宏觀政策的支持與引導是物聯網技術自由和諧發展的基礎;其次,要以技術為主導,優先發展核心技術和優勢產業,這是實現物聯網技術自由和諧發展的保證;第三,以市場需求為驅動,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企業,并從人的感受與需要出發,以人為本謀發展,這是物聯網技術自由和諧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