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英文全稱為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它與物、聯結這兩件事脫不了關系,卻又不盡然如此狹隘。五年前人們所談論的物聯網,與現在人們所談論的物聯網,究竟有什么不同?五年前,物聯網對于大多數廠商而言,只是個“不知道如何實現的單字”,認為只要是連接設備、讓對象能夠聯網,就是所謂的物聯網;現在則不然,更多人開始意識到,物聯網背后的核心價值,其實是應用與服務的互連,是Internet of Services !智能溫度計、智能手環、智能燈泡,或者是任何一個內建傳感器的硬件......這是你以為的物聯網,物聯卡之家表示,這只是能聯網的對象,不代表就能構成服務。聯網對象與服務有什么不同?對象應該是服務的其中一環,而不直接等于服務;或者說,服務是產品開發的核心,對象是實現的手段。
產業界談論物聯網已久,多年卻不見它真正普及于一般人的生活之中。目前物聯網普及的最大困難在于成本、標準化與“人”。前兩項都會隨著時間解決,最重要的仍是人到底能不能相信并接受“物聯網真的能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這件事。
國內最大的物聯網卡交易平臺(http://whsspr.com)表示,我們在 1990 年制定Wi-Fi標準,但市場上沒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大家都覺得我們不需要Wi-Fi,可能覺得它不穩定、會危害人類健康等,有上千個反對的理由,最后我們花了10年才讓Wi-Fi在一般消費電子產品大量普及,我們走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大家根本無法想象沒有Wi-Fi的生活。
對照如今物聯網的發展,為什么智能家居還推不起來?就跟當初推行Wi-Fi所面臨的阻礙一樣,“因為大家覺得現在的生活就夠好了!”現在你回答不出“你家現在發生什么事?/你媽媽在干嘛?”這個問題很正常,不過 15 年之后,那時的人們可能就會對這個問題習以為常,因為已經可以時時掌握家中大小事,甚至好奇“沒有物聯網的生活是什么啊?”
關鍵是:我們真的懂物聯網的價值嗎?十五年前大家都認為汽車鑰匙上不需要設計一個能把全部車窗都鎖上的按鈕,因為門跟門的距離已經夠近了,現在呢?你家的門窗這么多,距離比汽車的門窗距離還要遠,為什么你不認為家里也需要智能門鎖與遙控裝置?人類真的需要了解物聯網的價值,才能讓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