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展擴大核心收入貢獻用戶規模
當經濟增長面臨更多復雜性,人口紅利(人口總量和自然增長率)和行業紅利(漫游費取消、攜號轉網等)逐漸消失時,特別是新身份證用戶不足,更是放大了對挖掘大量新營收貢獻用戶的需求。重新認識用戶、重新對用戶結構進行分層或許已經是運營商的緊要選擇和任務。在所有用戶分層中,18-50周歲的核心用戶群體,是通信行業的主要業務和收入貢獻群體。在提速降費期盼的薄利多銷尚未出現之前,并且能夠為用戶創造新價值的業務短缺時,單純的依靠刺激業務量或許不能給運營商帶來預期的業務量和營收,2018年的經營數據就是最好的印證。
消費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普及各種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同時,也在極大地同步普及各種通信需求,特別是上網需求。相對于從高線城市向低線城市,以及從城市和農村的市場下沉,用戶年齡的延伸下沉或許將是擴大核心用戶群體的有效方法。低年齡段上,從年輕延伸到低幼,特別是18-10周歲之間的用戶;高年齡段上,從中年向老年延伸,特別是75周歲前的用戶。從消費能力上劃分,18-10周歲用戶屬于父母消費型經濟,其父母為其購買通信服務;60歲以上用戶都屬于被動牽引消費型經濟(銀發經濟),自身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但是需要成熟應用牽引。只要有恰當的機會,這些用戶,很大程度上轉化為手機用戶,特別是智能手機用戶。
二、通過提升上網用戶滲透率提升尾部用戶價值貢獻
提速降費下,各種以不限量套餐為代表的大流量和大語音融合套餐價格已經大幅度下調。可以說,處于營收貢獻頭部的高ARPU用戶的營收貢獻已經不可避免地處在加速下滑通道中。對處于營收貢獻頭部的用戶來說,運營商的各種套路的保有甚至價值提升措施意義都不大,其離網的最大壁壘或許僅僅是換號太麻煩。頭部用戶的ARPU下降并且其套餐大多數處于不飽和狀態,因此運營商設想依靠其套餐溢出獲取額外收益,可能性不大。對中部用戶來說,精打細算或許是其顯著特點。為了節省通信費用支出,一般都會積極地各種薅羊毛。雖然其套餐的飽和程度相對較高,但是其套餐溢出一般控制的比較好。中部用戶群體雖然規模量大,但是刺激這些用戶提升價值貢獻已經不太容易。相對來說,穩定這些部分用戶營收貢獻,相對來說比較劃算。概況起來就是,運營商提升頭部和中部用戶營收貢獻已經越來越難。
提升尾部用戶價格貢獻既是最難的,也是當前最應該做的。大視頻+大流量+不限量為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滲透提供了基礎條件,并且也已經對各類型用戶產生了足夠的吸引力,如果處于尾部的用戶仍然沒有套餐升檔的意愿或者需求,那么運營商有必要詳細分析這部分用戶的行為特點。單語音業務已經成為運營商提升尾部用戶價值貢獻的最大障礙。這部分單語言用戶大都屬于功能機用戶,而功能機用戶又多數屬于老幼用戶。促使這部分用戶向網民轉化,或許是比較簡便的突破口。因此,5G尚未真是商用前,運營商有必要抓住手機終端更新換代整體降價的時機再搞一波低端4G終端替換用戶手中的功能機。最大限度把單語音用戶向流量用戶遷轉或許是提升尾部用戶價值貢獻的有效手段。2018年運營商雖然發展了大量移動電話用戶,但是這些用戶向手機上網用戶的轉化是比較低的。來源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18年年末,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從82.9%下滑到81.0%,考慮到2018年將近140%的業務量增幅和僅有3%的營收增長,這或許就足以說明降低單語音業務功能用戶占比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實際上,這也為運營商提升尾部用戶價值更顯指明了方向和實現路徑。
從2G到3G時代,以及從3G到4G時代,是從語音向流量經營轉型階段,其中的用戶多數屬于流量應用培育階段。然而從4G向5G的經營轉型中,2C市場的流量延續和承接是最大特點。也就是說,在基于人口規模的市場飽和下,擴大4G時代的上網用戶規模,提升上網用戶滲透率,也就變相擴大了高價值用戶占比,相應地也積累了贏得5G時代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