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對于載人航天工程的未來發展,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為中國建設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今天凌晨,隨著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成功實現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的空間站之夢已經打下了第一塊“地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公布,2020年前后,中國將在軌建造組成自己的60噸級的載人空間站,并開展大規模的空間應用。三座“天宮”奠定技術基礎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9月21日正式上馬,所以又稱“921工程”。在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的幾個有限成員里,中國無疑是后來者。但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穩步前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是掌握載人航天技術,使中國成為具備獨立研制、成功發射和順利回收載人航天器的國家;第二步的目標是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和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實施空間實驗室工程;第三步的目標是建造大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 天宮一號與神舟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是整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的關鍵之戰。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完成無人自動交會對接之后,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還將陸續升空,與天宮一號進行載人交會對接、手動交會對接等一系列實驗。其中,神舟八號飛船不載人,神舟九號飛船是否載人,將根據神舟八號任務評估情況決策,神舟十號飛船一定會執行載人飛行。 在天宮一號之后,2013年左右,中國還將發射天宮二號,并分別發射兩艘載人的神舟飛船與其進行交會對接。天宮二號將主要開展地球觀測、空間應用技術和航天醫學試驗等。 天宮三號預計將于2015年左右發射,它將主要驗證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飛行器長期在軌自主飛行和貨運飛船在軌試驗等技術,還將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和航天醫學試驗。如果三次天宮任務都取得圓滿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能夠獨立發射組裝空間站的國家。 隨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跨入第三步。中國空間站或成全球惟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空間科學研究、開發空間資源等活動都是一個長期過程,離不開空間站平臺。載人飛船只是天地往返的運輸工具,飛行時間短,有效載荷重量小,而空間站規模可以比較大,在軌運行時間長,是保證人類空間活動的最有效的空間設施。 “交會對接使得運輸工具和平臺得以連接在一起,不僅能把人送進空間站,還可以用于貨物補給和空間站建造。”他說,更遠的航天活動比如登月、訪問火星,使用交會對接技術則可以實現方案優化、提高效率、降低風險和難度。 按照規劃,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載人空間站將在2020年前后建成。由于目前在太空軌道運行的國際空間站可能會在2020年前后退役,屆時,中國空間站就有可能成為太空中惟一的人類空間站。 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FT1火箭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但對于建設空間站來講,8.6噸的運載能力顯然不夠。只有具備了20噸以上運載能力的火箭,才有能力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此外,空間站在運行期間也需要大運載能力的貨運飛船來回運輸大量物資。據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工程師荊木春介紹,運載能力能達到25噸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已經在研制之中,它仍屬于功勛彪炳的長征系列火箭,初步命名為長征五號。未來空間站將向世界開放 據透露,我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國際空間站。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總重量在60噸左右。 根據目前規劃,2020年大型空間站將由1個21噸核心艙和2個20噸級實驗艙組成,總發射重量超過60噸??臻g站核心艙長18.1米、最大直徑4.2 米,分為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是航天員的主要活動場所,也是空間站的管理控制中心。核心艙的節點艙段擁有5個對接口,用于對接實驗艙和載人飛船,是空間站的聯系樞紐,另外在資源艙尾部還有一個對接口,用于對接貨運飛船。兩個實驗艙長度均為14.4米,最大直徑4.2米,是開展空間實驗的主要艙所,也可供航天員臨時生活,其中實驗艙I還有部分控制功能。 周建平說,這樣的設計規模能夠滿足我國空間科學研究的急需。當然,設計還留有擴展余地,將來可以根據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增加艙段。未來,中國會向全世界開放空間站。中國的空間站不僅將給中國的科學家提供空間科學研究場所,也會通過各種國際合作為其他國家科學家提供平臺。
標簽:楊凌 駐馬店 西雙版納 樂山 秦皇島 哈爾濱 鶴崗 湖州
上一篇:【中央財經報】地理信息產業快速發展 黃金十年待市場分享
下一篇:【3sNews】百度地圖衛星圖上線 中國四維提供影像數據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