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長沙各類名人自古屢見不鮮,名人墓也較多。省文史館館員、文史專家陳先樞告訴記者,早在2007年,長沙就編著出版了名寢與名人》該書整理記錄了長沙地區存名人墓共82座,其中45座公布為全國、省、市、縣四級文物維護單位,占長沙地區文物維護單位總數約28% 長沙的名人墓分布在哪兒?眾所周知的岳麓山名人墓眾,業內稱其為辛亥博物館如黃興、蔡鍔等辛亥志士的墓早已化為岳麓山的文化風景之一。但還有不少名人墓,分布在長沙鮮為人知的地方,甚至就在鬧市區、學校里,從名人墓邊匆匆走過,卻不知道有位名人在此長眠。 西方一些國家,公墓是平時大家散步的好地方,人們散步于名人墓的過程中,盡享回顧與沉思的心靈盛宴法國巴黎的拉雪茲公墓被視作浪漫與詩意的象征。俄羅斯莫斯科,新處女地等公墓以其優美的環境、獨特的藝術形態,成為人文旅游景區。清明節在即,本報記者走近漸行漸遠的歷史,對長沙地區的名人墓來一次梳理,特別梳理出一些不為人知或少為人知的名人墓,以供讀者和市民踏青旅游、探古尋幽,給這些名人墓帶有溫度的問候和祭掃,因為我不曾遺忘。 裴休墓 地點:寧鄉溈山 裴休是唐孟州濟源(今屬河南)人。咸通初年(860年)官至吏部尚書,曾任湖南觀察使,好佛法,為靈佑禪師奏建密印寺,裴家世奉佛。晚年退居寧鄉祖塔之裴公庵。墓周圍的石砌墓圍及石刻曾被破壞,1982年按原貌修復。2004年,省市文物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寧鄉縣文物管理所重新維修了裴休墓。 張栻張浚墓 地點:寧鄉縣巷子口鎮官山村 張栻號南軒,世稱南軒先生。先后在長沙岳麓書院、城南書院講學多年,與朱熹、呂祖謙時稱東南三賢為理學研究大師、湖湘文化的開創者和杰出代表。其父張浚,南宋中興名相、抗金統帥,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去年張栻張浚墓園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維護單位名單。 丁文江墓 地點:岳麓山 丁文江是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興辦了中國第一個地質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領導了中國早期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工作,又在該調查所推動了中國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的建立。1936年1月,丁文江在湖南湘潭勘探煤礦時以身殉職。多年來,位于岳麓山上的丁文江墓經常有著名科學家前往憑吊。 郭亮墓 地點:望城區茶亭鎮郭亮村郭亮大道旁 郭亮是湖南著名工人運動領袖。投身革命后,致力于湖南工人運動。歷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書記、湖北省委書記等職。1928年3月28日在長沙英勇就義。郭亮墓是湖南省文物維護單位。1928年4月,自長沙歸葬于此,占地面積45平方米。塋地及墳堆均鑲嵌銅官燒制的綠色構件。墓左側有郭亮舊居,右側為郭亮烈士生平事跡擺設室。 陳明仁墓 地點:岳麓山電視發射塔下方 陳明仁,湖南醴陵人。1949年,陳明仁與程潛等宣布率領全湘軍民起義,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1974年逝世。2009年,陳明仁骨灰從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遷出,歸葬湖南,與妻子謝芳如合葬岳麓山。 曾國藩墓 地點:位于長沙城西南15公里處岳麓區坪塘鎮桐溪寺后伏龍山上 曾國藩,出生于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墓冢為三合泥拌碎石混合封堆,上鋪砌花崗石,呈半圓形。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曾國藩病逝。月,清廷追贈太傅,謚文正。后靈柩運抵長沙,當年葬于長沙金盆嶺。次年改葬于善化縣平塘伏龍山之陽(即現址)與其夫人歐陽夫人合葬。為全國文物維護單位。 歐陽詢墓 地點:望城區書堂山主峰的一塊草坪里 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與虞世南俱以書法著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號為歐體歐陽詢父子的墳墓,望城區書堂山主峰的一塊草坪里。考古隊員對太子圍圩附近對古墓進行了勘探,確定是唐代古墓,推測為歐陽詢墓。 韓玄墓 地點:城南學府坪的現長郡中學內運動場旁澄池后(第四棟教學樓與科學樓之間) 韓玄為東漢末年河內郡人,東吳荊州轄下長沙太守,城為蜀國所破。韓玄墓1983年前后重新修建。據長沙市文物局局長曹凜介紹,三國時期的地面文物長沙城區內只有南門口學院街長郡中學內的韓玄墓。這個墓在明清長沙志書中一直有記載。占地不大,僅10平方米左右,全墓以麻石將土堆收攏,墓前有漢忠臣韓玄之墓麻石碑,很質樸。現為省級文物維護單位。 何紹基墓 地點:天心區新開鋪石人沖 何紹基是晚清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對聯很多,書藝很高,被譽為書聯圣手1873年,何紹基病逝于蘇州,葬于長沙南郊石人沖。經芙蓉南路與新韶路交叉的路口向西行約2000米,就到金石蓉園小區,也就是石人沖。距離村口社區公園缺乏500米的位置,順著一條水泥通道,徑直到頭便有數級水泥臺階,拾級而上,便是何紹基墓冢。 楊昌濟墓 地點:長沙縣開慧鎮開慧陵園內 楊昌濟,長沙縣人,倫理學家、教育家。關心毛澤東、蔡和森等一批進步青年,鼓勵他努力向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使新民學會成立。任北京大學教授期間,協助蔡和森等籌措赴法勤工儉學旅費,介紹毛澤東去北大圖書館工作。1983年楊昌濟墓連同楊開慧墓一道,以楊開慧烈士陵園的名義公布為湖南省文物維護單位。 宋希濂墓 地點:長沙縣安沙鎮鰲魚村 宋希濂將軍是抗日名將,1993年逝世后歸葬于唐人萬壽園。遺言無他惟希望祖國兩岸統一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楊坦園 地點:雨花區雨花亭街道石馬鋪 楊坦園,長沙人,清代晚期的戲曲家、戲曲理論家。楊坦園墓是一座晚清時期具有長沙地區墓葬特色的名人墓。該墓葬造型古樸莊重,保管比較完整。墓葬對于研究楊坦園生平活動、晚清長沙藝術家人文心態及墓葬形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左宗棠墓 地點:長沙縣跳馬鎮白竹村泉塘組泉塘坡西北面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清代著名的洋務派領袖,曾任兩江總督。1875年督辦新疆軍務,1885年病逝于福州,次年歸葬于此。左宗棠墓是一座石質抄手墓。據考證,該墓最早修建于1886年,曾遭盜掘,1985年進行了大規模的重修,保管至今。1996年1月4日左宗棠墓被公布為省級文物維護單位。 楊開慧墓 地點:長沙縣開慧鎮開慧陵園內 楊開慧,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毛澤東夫人,1930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楊開慧墓坐西北朝東南,墓冢前有花崗巖石臺階,墓前有楊開慧漢白玉塑像。 譚繼洵墓 地點:瀏陽市集里街道辦事處龔家橋社區毛坪組瀏陽市人武部院內 譚繼洵是譚嗣同之父,湖南瀏陽人。曾歷任戶部郎中、湖北巡撫等職,因其子譚嗣同參與維新變法,遭貶還鄉,住瀏陽大夫第1900年憂郁而卒,與夫人徐氏合葬同冢(即今址) 譚嗣同墓 地點:瀏陽市荷花街道辦事處嗣同村石山組一山坡上 譚嗣同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后加入維新派。1898年參與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墓是一處遵照清代品官喪葬禮制而建造的具有外鄉特色的晚清墓葬。 王首道墓 地點:瀏陽市集里街道辦事處道吾村道吾組道吾山風景名勝區梨樹坪 王首道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曾擔任瀏陽縣委書記,中共湘鄂贛邊區特委書記。全國解放后,歷任湖南省委第一副書記、省政府主席、國務院第六辦公室主任、交通部部長、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廣東省委書記、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李畋墓 地點:瀏陽市大瑤鎮李畋村銀夏小區楓樹嶺曾家山竹坡 李畋是瀏陽大瑤人。少聰慧學有成,研制用竹筒裝入火藥,點燃爆響,以驅崇辟邪之用。中國實業志》載:花炮始于唐,盛于宋,發源于瀏陽也。瀏陽鞭炮人李畋功不可沒,故自古至今尊稱其為花炮始祖立廟祀之。 本版撰文 記者 周和平 胡益虎 唐群雄 王斌 卜勁文 李卓
標簽:東營 棗莊 慶陽 寶雞 長沙 許昌 漯河 遼陽
上一篇:地圖-第一張手繪大同地圖發布
下一篇:谷歌地圖-Google收購地圖服務商Waze花了11.5億美金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