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西區通信管理局局長陳英、中國電信廣西公司總經理董濤、原廣西區郵電管理局老領導許振環與歐長賢、中國電信南寧分公司總經理鄭宗任以及老員工代表,將代表著交換機設備電源下閘斷電的按鈕按下,代表走向未來通信發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字徐徐亮起,服役了近三十年、為廣西通信事業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最后一批程控電話程控交換機設備將退出歷史舞臺,傳統電話網將被融固定、移動、數據于一體的新一代軟交換、全光網絡交換傳輸系統所取代,標志著中國電信智能化網絡時代登上廣西通信的歷史舞臺。一代革命性通信技術促成電信業的騰飛
電話面世以來,從最初人工磁石交換機時代的搖把子電話到縱橫制交換機時代的自動電話,技術不斷走向進步。1965年,第一部由計算機控制的程控電話交換機在美國問世,標志著一個電話新時代的開始。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數字交換機在法國巴黎開通,這標志著數字電話的全面實用和數字通信新時代的到來。而在我國,1975年自行研制設計的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設備才剛剛通過國家鑒定和開始批量生產。 1978年,全國的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電話安裝提供能力)只有可憐的359萬門,用戶214萬戶,普及率0.43%。1982年12月,從日本引進的首個萬門程控市話交換系統在福州市電信局投產使用,建成中國首個引進的程控電話局。中國通信業由此開啟了數字化通信的新時代,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開啟了中國通信業跨越式發展時代。 1988年1月,桂林市郵電局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使用日本富士通生產的F-150型交換機,開通廣西第一個萬門程控交換局,揭開了廣西通信業發展的新一頁。隨后,1991年8月,梧州市郵電局利用上海貝爾公司生產的1240型程控交換機建成萬門程控電話局。同年10月,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在南寧舉行前夕,南寧市電信局從德國引進的西門子萬門程控電話局開通。 這一次下電退網的,正是26年前開通的南寧市萬門程控電話局mdash;mdash;280中心局,是廣西首批建設的大容量程控交換局中最重要局點之一,多年來一直服務著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區最核心的區域,這批設備也是為廣西通信事業服務年限最長之一的功勛設備,服務的用戶最多時達7萬戶。在程控電話進入廣西的時候,除了個別縣份有自動電話外,絕大部分縣城和所有鄉鎮,全部是背著干電池的搖把子電話,通信技術水平還停留在發達國家20世紀初的水平。經過數年發展,特別是經過八五計劃后期三年的建設,全區局用程控交換機總容量達140萬門,交換機總容量相當于前40年發展總和的9倍。
隨著華為、中興等國內程控電話設備生產廠家的崛起,程控電話設備的采購成本大規模下降,為我國程控電話的跨越式大發展創造了條件。廣西郵電從一窮二白達到了溫飽,一大批搖把子電話越過步進制自動電話、縱橫制自動電話、空分程控電話等技術階段,直接進入數字化程控電話階段。也正是程控電話的大發展,使電話這一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國人民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夢想成為現實。1995年12月,寧明縣桐棉鄉程控電話開通,廣西全面告別人工電話和電子自動電話時代,全面進入數字程控電話時代。中興等國內程控電話設備生產廠家的崛起程控電話的普及,加之緊隨其后的光纖傳輸、無線尋呼、移動通信等通信手段的發展,使我國的通信業由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行業,一躍成為引領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近三十年來,程控電話見證了我國通信事業的騰飛和輝煌,也凝結了一代代電信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付出。 2000年,廣西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突破360萬門,超過了1978年全國的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6年,我區固定電話發展到達鼎盛時期,全區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超過1200門,用戶達到830萬戶。此后,隨著手機的替代,程控電話逐步走向衰落。目前,全區中國電信的固定電話用戶約為300萬戶,與鼎盛時期相比,用戶規模大大縮減了。 是誰革了傳統電話網的命隨著電話用戶規模的擴大和設備的增多,尤其是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和業務拓展需要,傳統的電話網絡已經感受到了吃力。 傳統信息通信技術架構中的網絡,根據業務需求部署上線以后,如果業務需求發生變動,需逐一修改相應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上的配置來適應和滿足業務需求,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不僅如此,完全通過硬件的規模擴大成本高昂、機房面積要求大且網絡效率低下。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瞬息萬變的業務環境下,網絡的高穩定與高性能還不足以滿足業務需求,靈活性和敏捷性反而更為關鍵。 一種新的技術營運而生,這就是軟件定義網絡(SDN)。SDN是一種新型網絡創新架構,是網絡虛擬化的一種實現方式,是一種軟交換,所做的事是將網絡設備上的控制權分離出來,由集中的控制器管理,無須依賴底層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屏蔽了來自底層網絡設備的差異。而控制權是完全開放的,用戶可以自定義任何想實現的網絡路由和傳輸規則策略,從而更加靈活和智能。進行SDN改造后,無需對網絡中每個節點的路由器反復進行配置,網絡中的設備本身就是自動化連通的,只需要在使用時定義好簡單的網絡規則即可。如果不喜歡路由器自身內置的協議,可以通過編程的方式對其進行修改,以實現更好的數據交換性能。
假如網絡中有SIP(會話初始協議)、FTP(文件傳輸協議)、流媒體幾種業務,網絡的總帶寬是一定的,那么如果某個時刻流媒體業務需要更多的帶寬和流量,在傳統網絡中很難處理,在SDN改造后的網絡中這很容易實現,SDN可以將流量整形、規整,臨時讓流媒體的管道更粗一些,讓流媒體的帶寬更大些,甚至關閉SIP和FTP的管道,待流媒體需求減少時再恢復原先的帶寬占比。 正是因為這種業務邏輯的開放性,使得網絡作為管道的發展空間變為無限可能。如果未來云計算的業務應用模型可以簡化為云mdash;管mdash;端,那么SDN就是 管這一環的重要技術支撐。 一句話,隨著技術的演進,電信網絡正在向低能耗、智能化、靈活性方向轉型。而程控電話為代表的傳統電話技術已經不能勝任。它已經完成了自身的歷史使命,到 光榮退休的時候了。 2015年,中國電信發布了CTNet2025網絡重構戰略目標,打造簡潔、敏捷、開放、集約的新型網絡架構,設備老舊、能耗偏高的程控交換機退出歷史舞臺成了必然。 從2014年起,中國電信廣西公司開始大規模推進傳統交換設備的退網工作。但是,由于傳統交換網絡規模龐大、在網用戶數量多、業務復雜,退網工作面臨巨大的困難。特別是退網工作還必須做到有序按時、減少用戶流失和保證客戶服務的平穩。為此,公司各部門、各分公司緊密配合,同心協力圍繞著目標扎實推進工作,完成了一家又一家用戶的割接,解決了割接過程中一項又一項業務承載難題,確保了整個退網工作的圓滿完成,最終為企業節能、資產盤活、優化網絡結構、提高網絡質量夯實了基礎。帶著情懷,走向智能化的未來 目前,全區待關停退網的程控電話交換局還有6個分公司的最后8個端局,按計劃將于11月底全部關停,最遲不超過年底。對自己當年主導建設起來的程控電話交換局,今天又被邀請回來親手關停退網,原廣西區郵電管理局先后兩任局長許振環、歐長賢心情復雜,這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啊!雖然如此,兩位老電信人還是表示:技術在發展、歷史在進步,目的還是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 南寧電信老員工張韻平在機房中繞著一排排機架走過,不時用手摸一摸設備,雙眼有些濕潤,這里是職業崗位,也是青春與汗水的守護,更是人生的驕傲! 在關停退網現場,當年剛入職1年、后來還曾經在這里值守和管理機房的中國電信廣西公司副總經理陳衛紅滿懷感情地說道:我們很多人對程控交換機都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但是面對未來,我們還是應該熱烈地擁抱互聯網,擁抱融固定、移動、數據一體的新一代的軟交換、全光網絡交換傳輸系統,迎接中國電信網絡智能化的新時代,為用戶奉獻網速更快、信息化應用更豐富和更智能化的通信服務。 中國電信廣西公司總經理董濤在講話中表示,長期以來,一代代電信人主動承擔廣西信息化建設主力軍重任,奮勇拼搏,創新進取,推進通信新技術新應用在廣西的普及和使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傳統電話網結束使命后,中國電信廣西公司將以高速、智能、綠色的光網絡服務于廣大用戶。 廣西區通信管理局局長陳英表示,智能光網絡的崛起,是我區通信史上的又一次飛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希望全區通信行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19大會議精神,高效落實寬帶廣西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信息通信需求為已任,不斷推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努力為廣西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