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技術體制在H.323基礎之上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增強。作為電信級的IP電話業務網,IP電話網的總體框架如圖所示。
基于H.323的網絡結構是由網關和網守及它們之間的邏輯連接構成的。這些連接可以劃分為兩個層面:管理層面和數據層面。數據層面由網關之間的通信數據流,也就是RTP的連接構成。管理層面由網關間和網關與網守間的H.225.0 RAS通信和H.225.Q.931通信連接構成。管理層的作用是用戶認證、計費、地址翻譯和網絡資源管理等功能。對IP電話網來說,分層結構的管理層便于組建大型網絡。
IP電話的標準
目前在世界上有兩套IP電話的體系結構,一套是源于ITU-T的H.323、H.248、H.225和H.245等建議為基礎。另一套是ITEF提出來的,它是以SIP、MGCP等為基礎的,提出了一套呼叫信令和網關分解后媒體網關和媒體風關控制器之間的協議。上述組織積極推進了IP電話的標準化進程。目前各組織對在IP網絡上承載實時業務(話音、視頻等)的方式,均是利用了源自IETF的RTP協議,但是在呼叫建立和控制方面則有著不同的方案。
(1)H.323協議
H.323屬于ITU多媒體通信協議系列H.32X,提供基于分組網絡的話音、視頻、數據和控制等協議。H.323支持點對點通信及在MCU(多點控制單元)支持下的點對多點通信協議。H.323作為一個協議框架,提供了系統及組成部分描述、呼叫方式描述以及呼叫信令程序。H.323協議經過多年發展,功能不斷增強。H.323的系統結構包括:H.323終端、網關(Gateway)、網守(Gatekeeper)、多點控制單元(MCU)。H.323終端提供實時的雙向音頻、視頻和數據通信。網關提供呼叫信令控制、信道信息的轉換,以及H.323終端和其它ITU終端的互連技術。網守提供管理機制,對網關資源進行管理;提供地址轉換功能、呼叫控制、網絡帶寬管理等。
(2)SIP協議
會話初始化協議(SIP)是由IETF提出的一個應用層控制信令協議,是一種基于文本的協議,采用SIP規則資源定位語言描述。它被用來創建成、修改以及終止一個或多個參與者參加的會話進程,可在會話中邀請其它參與者加入。這些會話包括所有Internet上交互式雙方或多方多媒體通信活動。參與會話的成員可以通過組播方式、單播連網方式或兩者結合來進行通信。SIP協議借鑒了其它Internet的標準和協議的設計思相,堅持簡練、開放、兼容和可擴展等原則,并且充分注意到Internet開放而復雜的網絡環境下的安全問題。同時,它也考慮了對傳統PSTN的各種業務,包括智能網業務和ISDN業務的支持。
SIP協議只提供了呼叫的建立與控制功能。它應用于IP電話,與H.323建議相比,具有簡單、靈活的特點,不像H.323非常復雜。SIP協議目前還處于IETF的標準化階段,支持的廠家很少。目前ITU-T提出的H.323V3版本將在網守互通問題等方面可能會有突破。隨著H.323標準的內容逐步推出和完善,H.323系列的功能將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