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變化太快!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國際化,讓無人駕駛技術研發風靡全球,國內眾多汽車廠商、科技互聯網公司也紛紛跟進,從3月份上汽集團率先拿到國內第一張無人駕駛上路測試牌照開始,注定了2018將成為無人汽車迅速發展的一年。無人駕駛,真的不遠了。
等到無人駕駛成為現實,它會直接導致的就是大量司機將面臨失業。
無人駕駛只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代表之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使用成本的降低,不僅僅是司機,越來越多的人擔心自己的工作將會被機器人取代。
據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1—9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95351臺,同比增長69.4%。預計機器人全面應用后,中國將有超過2.4億就業人口面臨被替代的風險,其中以受過初等教育的成熟生產性勞動力為主。
特斯拉CEO斯隆·馬斯克也曾公開表示:未來一定會有人失業,因為機器人在一些領域要比人類做得更好,沒錯是所有人。他還指出,人類必須與機器結合,才能避免因為人工智能的廣泛普及而遭到排擠。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一份涵蓋了46個國家和800多種職業的報告稱,到2030年全球最多將有8億人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和自動化所取代。
你的工作會被取代嗎?
如何判斷你的工作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可以借用李開復的五秒鐘準則來解釋:
一項工作,如果能夠在五秒鐘之內針對問題作出相應的決策,那么,這項工作未來就很有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按照這個準則來講,這幾種職業就很危險了:
新聞編輯:據報道,美聯社90%的文章都是用機器來寫的。
翻譯:來自清華技術團隊的分音塔科技公司推出的準兒人工智能翻譯機,經權威機構測試表明,準確率高達95%。
律師:DONOTPAY公司的律師機器人已幫助超過160000人在倫敦、紐約和西雅圖等地打官司,只要填寫一張調查問卷,就能夠進行申辯,成功率高達到60%。
銀行柜員:線下網點的很多服務正在逐步用機器人來替代,預計將來無人銀行也會出現。
司機:無人駕駛從夢想變為現實已經不用多說,國內外多家汽車廠商、互聯網公司都在研發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無人駕駛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未來司機數量必將減少。
收銀員:無人超市已經用于現實,未來隨著各種智能收費的推廣,超市、商場、停車場、小區、高速公路收費站可能都用不著收銀員了。
服務員。美國最大的面包連鎖餐廳PaneraBread在今年4月份宣布,鑒于其配送服務大受歡迎,該連鎖店決定創造10000個送貨司機和咖啡店工作崗位。通過以AI為基礎的數字平臺,顧客對訂購湯和三明治的需求提高,促使該公司決定將這項服務擴大至40%的門店。
車間工人。三全集團的湯圓流水線一天可以生成400噸;還有媒體報道,富士康正在大力推廣機器人取代工人,其江蘇昆山工廠就已經使用機器人替代了60000個工人,員工人數從11萬減少到5萬。
保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安防設備更加具有智慧,安保機器人也已經出現,它可以自動巡邏,靈活機智地處理巡邏途中的情況,還具備流暢的語音交互功能,自動報警、防盜系統、自動充電系統,24小時不間斷工作。未來的保安人員,必將面臨著失業的沖擊。
電話銷售,等等!你確定?
隨著戰驢AI智銷系統智能電呼系統-戰驢AI智銷系統智能電呼機器人的推出,電話銷售人員確實會成為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職業之一。
因為戰驢AI智銷系統智能電呼機器人具備高效、智能、低成本、不知疲倦、不帶情緒、永不離職的特點,具有超強的語言理解能力,能夠快速識別出客戶對話中表達的意思,識別準確率高達95%,平均響應時間達0.5秒,隨時打斷,精準判斷客戶意向,并以類人化的語氣進行準確溝通,迅速而高效,可以完美替代電銷人員工作職能。
目前戰驢AI智銷系統智能電話機器人廣泛適用于網絡電商,金融、房地產、電商、廣告、汽車、保險等十幾個行業領域。
人工智能,未來已來
不過也不必過分擔心,美國知名咨詢公司Gartner認為,人工智能創造的工作崗位將會比它淘汰的多。
據Gartner在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雖然到2020年人工智能將淘汰180萬個工作崗位,與此同時,它也將創造23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包括云端、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等行業的各種崗位。
不管人工智能未來是否會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可以肯定的是,當下它已成為風口。
高盛預測,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零售業規模將達540億元、金融服務規模將達430億美元。有觀點甚至認為,人工智能已成為互聯網下半場的主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