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縮寫,它是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其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也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2016年ai,人工智能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而未來AI的存在又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顛覆?未來的AI時代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關于這個問題,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在中泰證券資本市場年會上的演講有所提及。
1.未來十年,5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牛津大學的卡爾·弗瑞(Carl Frey)和邁克爾·奧斯本(Michael Osborne)2013年發表了《就業的未來》,根據他們開發的算法估計,美國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風險被計算機取代,電話營銷員和保險業務員99%的概率會失業,收銀員97%,律師助手94%,導游91%,獸醫助手86%,木匠72%……而這些,很可能只是保守估計。
對于人工智能來說,在識別人臉,識別語音,或識別手寫的字等方面,機器會全面的超過人類。他還提及,“哪些領域不需要七情六欲的機器人,這個就是有戲的。比如說掃地機器人、工業機器人、老人陪伴、無人駕駛......”。他表示,能夠取代基本人類所有需要低于5秒的工作,它都可以取代ai,并不是說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用更低的成本給人類創造更高的價值”,而人工智能取代了這些人類之后,人就會被推向去做更有意義的工作,追隨我們想做的事情。
2.人工智能對醫療行業的幫助
在談到醫療行業領域,李開復也現身說法了很多,“我自己個人得過癌癥,而當時我用的那個藥,很多醫生并不知道它的存在,醫療的進步很快,不是每個醫生都可以讀各種期刊論文。”而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收集最新的藥物信息,發現最新的藥物,只要幾秒鐘就能接收顧客的所有處方,并且錯誤率能低至0%。
3.無人駕駛與共享經濟
當無人駕駛能夠真正實現的時候,人就可以爬到后座去喝咖啡了,“當車子自己會開的時候,每輛車就只坐一個人了,整個設計就改變了。道路,現在可以開兩輛車的道路可以開五輛了,至少四輛,這些車就會彼此講話了。它就會告訴前面的車說,小心,我爆胎了,不要被我撞到。或者它會說,我的主人現在急著上班,你讓開,我給你1毛錢。”這可以說是AI與共享經濟的完美結合......
然而,這些都還只是AI應用領域的冰山一角,未來的工業機器人、家庭機器人、陪聊機器人也許會無處不在,十年過后你再來回顧十年年的今天,你會發現你的整個生活方式都被顛覆了,當然,未來人工智能不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主宰,因為人工智能沒有感情,不懂幽默,也替代不了我們的審美,它只能取代一些重復性的人類工作,這樣反而更能解放人類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