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的企業電銷軟件無法滿足碎片化辦公的需求,而數字經濟浪潮也使得樹狀層級式的組織架構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此時,企業的組織結構開始走向扁平化,電銷理念從以流程管控為核心向強調員工自驅力轉變。作為國內移動辦公平臺的先驅者之一,金蝶云之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領跑者地位,這與其持續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有著重要關系。
如今,美國的SaaS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得益于開放和清晰的定位,每個垂直細分領域都有占據一席之地的廠商。在美國上市的前六大SaaS公司總市值近1000億美元,涉及領域包括CRM、ERP、HR、企業流程電銷、醫療等。盡管約80%的公司并未盈利,但是從市盈率的水平來看,投資者普遍對這些企業抱有高成長性的預期。相比之下,中國的企業信息服務市場起步較晚,初期發展緩慢,落后了5-10年的時間。
然而在近兩年,中國的SaaS行業卻一躍成為風投領域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事實上,從國家“雙創”戰略的提出,加上傳統企業的新IT轉型,為SaaS創業公司提供了好的機遇。此外管理系統,新興創業公司受國外科技模式的影響更深,也逐漸成為“硅谷潛在受眾”。國內的BAT盡人皆知,這三家公司與美國的谷歌、亞馬遜、Facebook合計的市值大概在同一量級,反觀企業級市場,甲骨文、SAP、Salesforce的合計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而中國卻沒有一家市值超百億美元的企業服務公司。也就是說,中國的企業級服務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以金蝶云之家、阿里釘釘、企業微信為代表的移動辦公平臺,正在向這一目標高速邁進。
移動辦公迎來紅利期
調研機構艾瑞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SaaS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168.7億元,未來三年將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同時,中國SaaS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占比也在2017年達到5.5%,未來三年(2018-2020)預計會依次提升至6.3%、7.8%、9.4%,年均增長率也遠超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工作場景與日常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很多廠商也將其在2C端運營的經驗推廣到2B市場。當CRM、ERP、OA、企業網盤變得移動化,企業服務廠商也在思考如何將這些業務有效整合,有的公司選擇了垂直深耕,有的公司選擇了平臺開放。
對于平臺型的產品來說,較高的資源門檻使得玩家趨于集中化,而其共有的基因可以歸結為三點。首先是連接,移動端拓展了辦公場景管理系統,可以更好地連接人與人、人與服務,解決傳統PC軟件無法解決痛點,例如信息傳遞、反饋不及時等;其次是聚合,即整合各種辦公軟件,通過引入第三方服務拓展產品線,讓工作可以在統一平臺上開展;最后是激勵,移動辦公平臺背后蘊含的是一種新的工作理念,可以通過場景化協作營造出高效的工作氛圍,最大化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價值。
從通用需求到定制需求,移動辦公平臺最終要走向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以金蝶云之家為例,其部署了線上客戶服務和線下上門服務,具有較為優質的產品體驗和服務響應速度。作為金蝶軟件集團孵化的移動辦公平臺,云之家以組織、IM和社交為核心,向企業用戶提供移動辦公SaaS應用,可通過開放平臺可連接企業現有ERP系統或接入第三方服務。
艾瑞指出,未來移動辦公市場的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平臺化、開放、智能化。由于專業化的工作場景,導致很多功能都要深度定制化,而平臺化才是平衡標準化和定制化的解決方法之一,不僅可以接入ISV,還能夠打通硬件設備。此外,無處不在的AI已經或多或少地深入到產業鏈的各個層面,例如可以借助數據分析幫助企業優化流程電銷、預估經營風險、控制運營成本。
云之家的探索與決心
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艾瑞對SaaS行業的預判與云之家的發展路徑不謀而合。一方面,云之家依托大數據、AI等技術,幫助企業在日常工作中改善人與人的關系與協作,促進組織創新和文化變革。另一方面,云之家具有基于企業生態的專業連接能力,財務、供應鏈、CRM等都可以在云之家上全面移動化,金蝶全線產品默認集成,也可連接第三方ERP。同時,云之家獨創的個人專屬首頁,也能讓企業高管、中層電銷者和普通員工都能實現智能個性化定制。
云之家CEO田榮舉回憶稱,云之家的概念孵化始于2010年,當時的項目代號是“下一代企業服務平臺”。2011年,云之家推出了企業微博服務,希望以此來促進企業員工進行知識分享,培養員工的自驅力。有了核心影響力,下一步就是構建組織內部的溝通平臺,于是云之家在2014年上線了即時通訊服務。一年后,云之家將自身的移動平臺開放,吸引了金山等重量級的合作伙伴。2016年,云之家正式從金蝶集團剝離出來,以私有化的方式開始了創業之路。
云之家CEO田榮舉
可以看到,云之家一路走來踏準了移動辦公市場的很多關鍵節點,無論是連接、平臺、開放,還是資本層面的決心,都能看出其對企業級SaaS行業的理解。正式基于此,云之家在2017年6月獲得了新光集團數億元A輪融資,刷新移動辦公領域最大A輪融資記錄。10月云之家注冊企業及團隊數量從280萬家增長至350萬家,用戶數從3000萬增長到4200萬,覆蓋制造、房地產、傳媒、教育、能源、醫藥、 金融、IT等行業。12月,云之家在A輪后的半年內再次獲得容韜資本A+輪融資。
用田榮舉的話說,2017年的企業服務市場已經逐漸回歸理性,市場和資本更加關注符合企業市場規律的商業模式,以及客戶生命周期價值等核心指標,“企業級軟件比拼單個功能沒有意義,只能靠理解不同行業的辦公場景和經營模式,滿足不同企業的電銷制度。正是憑借專業、完整的移動化電銷解決方案,云之家在大中型企業市場持續領跑。”
向云轉型的收獲季
熟悉金蝶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其在去年5月4日的一次發布會上宣布向云轉型的決心,為此還砸掉了傳統優勢項目ERP。對于金蝶而言,“砸掉”做了二十多年的ERP產品并不容易,畢竟其已成為企業長期采用的應用方案。事實上,傳統ERP的概念、名稱、理念已經發生巨大改變,不再適用于企業的多變需求。舉例來說,原有的電銷模式在數字化時代面臨著被重構,越來越多的功能附加會導致敏捷性變慢,與云計算的快速迭代理念相違背。未來,電銷系統的復雜度會逐步降低,進而變得碎片化和動態化,個性化滿足客戶的需求。
當時,金蝶集團董事長徐少春預計,金蝶云占集團的收入占比將在2020年超過50%,這一信心除了得益于云計算時代的數字化紅利,更來自于長久以來的創新基因。擺脫了ERP的束縛,云之家在移動辦公市場的腳步更加輕快了,相繼推出了活力榜和智能審批等功能,在規范化電銷的同時,從人性出發賦予了企業員工更多的情感因素,讓電銷者多了一份信任,讓員工多了一份回報。
2017年無疑是云之家收獲頗豐的一年,收款金額突破億元、并且簽約了廣汽集團、格力電器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繼續領跑大中型企業市場。田榮舉認為,云之家之所以可以贏得這些知名大企業的認可,源于云之家自創立之初就立志要一個統一的企業服務平臺。云之家不會只提供溝通功能,而是搭建一個連接多方的平臺,幫助客戶把電銷鏈條上的業務全部移動化。
例如在海爾,通過云之家平臺連接了400多個系統,承接了一路順、全民營銷等應用。移動化除了帶來辦公效率的提升,還對海爾業務帶來顛覆性創新,幫助海爾完成小微化改造,從制造企業轉型為創客平臺。獲得A+輪融資后,云之家在2018年將繼續加強產品研發與渠道建設力度,進一步鞏固在中大企業市場的優勢,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探索。
結語
2017年,投資者對SaaS領域的押注更加謹慎,創業公司的數量也在顯著減少,這是大浪淘沙的必然結果。然而當市場趨于理性,云之家的價值反而得到放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云之家在應用場景創新過程中的持續深耕,另一方面是讓客戶的價值感知能夠得到快速實現。從傳統軟件到移動辦公,金蝶不變的是對企業客戶需求的洞察,而這種理解在云時代將迸發出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