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
技術發展的趨勢,頭部越來越強大。
無論是國家、公司和個人,無論是財富、智商、地位。這些維度去看的時候,基本都是這樣的趨勢,比如國家,第一陣營的國家,其GDP是其他國家總和的N倍,公司也是。
2015年全球GDP總量達74萬億美元。其中,總量排名第一的仍然為美國,占比24.32%;其次,是中國,GDP總量占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國家分別是是日本、德國,占比分別為5.91%、4.54%。
而從各大洲的排名看,當前亞洲正開始處于領先地位。該區域在圖中以黃色表示,占全球GDP的33.84%。此外,北美GDP占比27.95%,歐洲則為21.37%。這三大洲占世界經濟活動的約83%。的Raul Amoros說:“亞洲的經濟重心在東部銀行機器人,中國、日本和韓國的GDP之和幾乎與美國一樣多。”
圖表還顯示出,南美洲和非洲當前依然未能在全球經濟中占據更多比重。南美洲四大經濟體,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的GDP之和只占全球GDP的4%,而非洲三大國家,南非、埃及和尼日利亞的GDP之和只占1.5%。
與此同時,超過100個太小而無法單獨顯示的經濟體被集中在一起,成為“世界其他地方”。世界其他國家的GDP正好也是美中之間的差距。
大家也可以看到,公司也是這樣:
“全球企業市值100強”榜單中,電銷機器人市值減少309.4億美元,但仍以7917.3億美元市值蟬聯榜首;谷歌市值增長193.8億美元,以6518.9億美元位居第二,微軟以5689.7億美元位列第三。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市值均突破4000億美元,分別以4334.3億美元和4087.6億美元位列第七位和第八位。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公司,還有你手頭股票的公司的市值是多少。昨天朋友吃飯,中國A股已經有市值2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他預計市值10億的也會出現。『A股市值小于100億的公司有1500家,平均市盈率300倍』而第一第二名的中石油和工商銀行,都是上萬億的市值。
再看看上海的2016年的稅收收入,
2016年,上海市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11847.0億元,同比增長5.5%;剔除證券交易印花稅后,第三產業稅收收入完成8173.6億元,同比增長22.6%,占全市稅收收入71.8%,比重首超七成。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742.29億元的納稅排名第一
第一名上海煙草742.29億,第一百名,開利公司2.11名,是第一名的一個零頭不到;但是這是100名的企業啊,全上海有多少工商注冊,說是要交稅的企業呢,有多少?
2016年,人均注冊企業最多的是上海和北京,平均每十五六個人就注冊有一家企業,而廣東為企業新登記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去年新注冊企業達79.05萬戶。
所以,你可以看到頭部效應。
如果再去比較14億人口中,最牛逼富豪如王健林等等,你可以考到其頭部效應的嚴重性。
從個人、家庭、企業、到國家,都是一個道理,技術發展的結果是集中度越來越高,也就是壟斷成為大趨勢,尤其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形成,使得勞動力這個競爭力會變得沒有意義,所以在新的一輪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為主的工業革命中,發達國家銀行機器人,以及中國這樣的集中化領導的國家,是在所有國家的前面。
最后會形成一個,只要幾個國家控制生產,其他國家和老百姓,就旅游和消費領域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