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也太簡單了,想想高通驍龍845+4GB內存組合的手機快,還是驍龍636+6GB內存組合的快?答案明顯是前者,因為在如今手機上的操作系統,無論是Android和iOS,都會有內存回收和系統占用機制,理論上即使是1GB內存也會被充分利用,系統和app運行快慢主要還是看處理器的性能強弱電話卡,畢竟內存再大,處理器性能不夠,任務處理不過來,手機還是會用得不流暢。
稍為深入一點講的話,那么大家為什么會覺得手機用起來卡呢?首先Android手機在大家使用時覺得卡,一般很少是app在使用過程中卡頓(游戲卡是因為GPU性能不夠),大多都是在打開app或者多個app間切換時才覺得卡,這在國內的使用環境下尤為明顯,因為國內很多app的開發不規范,Android系統在內存不足時電話卡,會自動清理后臺不活躍的app,但一些app比較流氓,殺掉后會自己再啟動,甚至一些線程在你沒有主動打開時也會自啟動,持續占用內存資源,系統的這些操作都會消耗處理器的硬件資源,也就會影響到前臺的app運行很慢、很卡,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配備大內存,以減低系統進行回收內存的操作,但歸根結底,處理器性能如果足夠強大,更快去完成這些內存回收、分配工作,手機用起來自然就會流暢。
雖說手機是個整體結合的設備,不能單純看處理器和內存,哪個更影響手機的快慢,但如今國內Android手機有4GB內存以上,最好是6GB,就已經滿足系統和app的占用要求了,而事實上現在國內外的Android手機,在處理器和內存搭配上都會很合理,不可能有驍龍845+2GB內存的組合,所以在內存足夠的情況下,選擇更強的處理器,毫無疑問會有更快的使用體驗。
至于iPhone方面,那就是典型的更“吃U”,要知道,蘋果在iPhone 6s之前都只是配置了1GB內存,甚至到今天,2GB仍是iPhone主流機型的配置,最大內存也不過是iPhone XS/XS Max上的4GB,但即使今天iPhone 6s在大多數使用上也不會顯得卡頓,這很大得益于iOS較激進且高效的內存管理,還有嚴格的app開發和上架控制,使得即使是2GB的內存,后臺也不會有“流氓”、無用的app占用,更多時候系統都留有內存空間給你需要用到的app,所以對內存要求相對較少,而且蘋果自研A系列芯片向來性能強勁,可以更快地處理完內存回收操作。
其實在蘋果自己也是這樣來讓iPhone用起來更快,比如只有1GB內存的iPhone 5s、6等老機型在升級iOS 12后變得流暢了,便是讓處理器在運行上變得更激進來獲得的,而蘋果每代新款iPhone用起來更快、更流暢,其實也都是靠不斷提高處理器性能來做到的。
相關閱讀:《超能課堂(134):Android手機到底需要多大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