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空談這個“假如”并沒有什么意義,畢竟事實就是歪果仁首先發明了編程語言,然后現在的主流編程語言就是以英語作為載體,注意,是以英文作為載體。
事實上,這個問題也問錯了,“如果計算機由中國人發明”,親最早的計算機使用的計算機語言說白了就是0和1。我們總說的編程編程,是因為最早的“程序”真的是“編織”出來的,那時候的“程序”被稱為打孔紙帶,有孔的表示二進制的“1”,無孔的表示二進制的“0”,0與1顯然是阿拉伯數字源碼,既不是英文也不是中文喔。
只是后來計算機語言被逐漸開發出來,在當時,包括德國、美國、英國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師都在計算機語言上貢獻力量源碼,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將現在主流語言:C、C++、Java以及php等編程語言的程序塊替換成中文的模樣,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下易語言或是習語言等中文語言,你會覺得這些語言雖然“看得懂”,但給人感覺臃腫,明明一個“if”、“than”、“for”就可以簡單表述,為何要寫“如果”、“然后”、“循環”?因此就算讓中國人“首先”開發計算機語言,大概也是以“拼音”的形式而不是“中文”吧。
計算機語言從誕生到至今,能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那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工程師、數學家付出心血慢慢雕琢的成果,歷史告訴我們,英語作為編程語言載體擊敗了其他語言載體是良產品擊敗劣品的結果,跟誰首先發明計算機沒有必然關系,道理就跟阿拉伯數字在中國取代了中文數字符號一樣,中國人很早就會使用數學,但到了現代現在咱們不也用著阿拉伯數字么?
再來可以從第一臺通用計算機的發明這個角度看,當時美國人發明ENIAC的最初目的是用于武器研發的,要求20世紀中葉的中國研發出通用計算機。。。呃。。。醒醒,咱們去KFC吃個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