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48協議是 2000年由 ITU-T第 16工作組提出的媒體網關控制協議,它是在早期的MGCP協議基礎上改進而成。H.248/MeGaCo協議是用于連接MGC與MG的網關控制協議,應用于媒體網關與軟交換之間及軟交換與 H.248/MeGaCo終端之間,是軟交換應支持的重要協議。Megaco定義信號交換機制以允許媒體網關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或Call Agent)控制網關來支持PSTN與IP網絡或IP與IP網絡之間的話音和傳真電話傳輸。該協議在IETF和ITU合作下由IETF定義成RFC 3525,是IETF所給的名稱。ITU的名稱為H.248。
H.248和Megaco在協議能力上相同,但它們的協議消息傳輸語法卻有所區別。H. 248采用ASN.l語法格式CITU-TX.6801997),而Megaco采用ABNF語法格式(RFC2234)。 H. 248/Megaco是在MGCP協議的基礎上改進和發展而來的,因此,它們與MGCP協議在功能和特性上有很多相似之處。Megaco/H.248協議也是用千MGC對MG的控制,該協議的連接模型由上下文(Context)和端點(Termination)組成。
端點作為媒體網關中的邏輯實體,是流入/流出媒體網關的媒體流的標識。端點具有一些屬性,每個端點都用唯一的端點標識符(TerminationID)來標識自己。端點標識符是在端點被創建時由媒體網關為其分配的。相互關聯的兒個端點構成一個上下文,上下文主要描述媒體流之間的連通關系。只有存在于同一個上下文中的兒個端點才可以相互通信。每一個上下文用唯一的上下文標識符(ContextID)來標識。下圖是一個具有3個上下文的連接模型,上下文中"*"號表示端點間的連接關系。
H.248/Megaco協議連接模型
媒體網關控制器與媒體網關通過命令完成信息的交互。一方發出命令,另一方返回響應。Megaco/H.248共制定了8條命令:Add、Modify、Subtract、Move、AuditValue
、AuditCapabilities、Notify、ServiceChange。其中,前面4個主要是針對端點的操作;只有Notify命令是由媒體網關發給媒體網關控制器的;ServiceChange命令既可以由媒體網關控制器發出,也可以由媒體網關發出;其余的命令則只能由媒體網關控制器發給媒體網關。媒體網關控制器和媒體網關向對方發出的每個命令都攜帶一些參數,這些參數由指定的描述符來表示。描述符也可以攜帶參數,封包(Package)就是描述符的參數,可通過擴充封包的定義和能力來實現對H.248/Megaco協議的擴充。
協議介紹
H.248協議定義的連接模型包括終端(terminal)和上下文(context)兩個主要概念。終端是MG中的邏輯實體,能發送和接收一種或多種媒體,在任何時候,一個終端屬于且只能屬于一個上下文,可以表示時隙、模擬線和RTP(real time protocol)流等。終端類型主要有半永久性終端(TDM信道或模擬線等)和臨時性終端(如RTP流,用于承載語音、數據和視頻信號或各種混合信號),用屬性、事件、信號、統計表示終端特性。
協議作用
為了解決屏蔽終端多樣性問題,在協議中引入了包(package)概念,將終端的各種特性參數組合成包。一個上下文是一些終端間的聯系,它描述終端之間的拓撲關系及媒體混合/交換的參數。朗訊公司(Lucent)在MGCP協議中首次提出context概念,使協議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H.248/MeGaCo沿用了這個概念,它可用Add命令創建,用Subtract或Move命令刪除。
主要功能
H.248協議是由MGC控制MG的協議,也稱MeGaCo。H.248中引入了context概念,增加了許多package的定義,從而將MGCP大大推進一步。可以說H.248建議已取代 MGCP,成為 MGC與 MG之間的協議標準。
將網關分解成MG和 MGC是研制大型電信級IP電話網關的需要。
MGC的功能
⑴處理與網守間的H.225 RAS消息;
⑵處理 No.7信令(可選);
⑶處理H.323信令(可選)。
MG的功能
⑴IP網的終結點接口;
⑵電路交換網終結點接口;
⑶處理 H.323信令(在某類分解中);
⑷處理帶有RAS(registeration admission status)功能的電路交換信令(在某類分解中);
⑸處理媒體流。